2025年11月上半旬 摩尔线程2026年盈利可行性分析:财务、市场与技术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摩尔线程2026年盈利可行性,涵盖财务现状、市场环境、技术竞争力及政策支持四大维度,预测其净利润有望突破30亿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摩尔线程2026年盈利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新兴玩家,自2020年成立以来,凭借自主研发的GPU架构和AI加速技术,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2025年,随着公司产品迭代加速及市场需求爆发,市场对其2026年盈利的预期逐渐升温。本文从财务现状、市场环境、技术竞争力、政策支持四大维度,系统分析摩尔线程2026年实现盈利的可行性。

二、核心分析维度

(一)财务现状:亏损收窄,规模化效应显现

根据公开信息[0],摩尔线程2024年营收约12亿元(同比增长150%),净亏损约8亿元(亏损率较2023年的120%收窄至67%);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达10亿元(同比增长180%),净亏损约3.5亿元(亏损率进一步降至35%)。关键财务指标显示,公司正从“研发投入期”向“规模化增长期”过渡:

  • 毛利率提升:2024年毛利率约18%,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25%(主要因产能利用率提高及产品结构优化,如高附加值AI推理芯片占比从2024年的3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0%);
  • 研发投入控制:2024年研发投入约7亿元(占营收58%),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3亿元(占营收30%),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显示公司技术迭代效率提升;
  • 运营成本优化:2025年上半年运营成本(含销售、管理)约2.5亿元(占营收25%),较2024年的35%显著下降,主要因供应链整合及规模化采购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结论:财务数据显示,摩尔线程已进入“营收快速增长、亏损逐步收窄”的关键阶段,为2026年盈利奠定了基础。

(二)市场环境:AI芯片需求爆发,国产替代加速

  1. 市场规模增长:根据IDC预测[1],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约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26年将达到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2025年约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2026年将达到420亿美元(同比增长40%)。AI芯片市场的高增长为摩尔线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国产替代机遇: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AMD等海外厂商的高端AI芯片(如A100、H100)无法正常供应国内市场,国内客户(如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AI企业)迫切需要国产替代方案。摩尔线程作为国内少数具备GPU全栈研发能力的厂商,受益于“国产替代”红利,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4年市场份额约1%,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2.5%,预计2026年将达到5%(参考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厂商的增长轨迹)。

结论:市场需求爆发及国产替代机遇,为摩尔线程2026年营收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技术竞争力:产品迭代加速,性能逼近国际主流

摩尔线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研发的GPU架构(如“春晓”架构)及AI加速技术(如张量核心、稀疏计算)。2025年,公司推出的最新产品MTT S90(基于7nm工艺),在AI推理性能上已达到英伟达A100的80%(根据第三方测试机构Benchmark数据[2]),且支持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及大模型(如GPT-3、文心一言)。此外,公司在云计算(与阿里云、腾讯云合作推出GPU云服务器)、智能驾驶(与国内车企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进一步拓宽了产品应用场景。

关键技术进展

  • 2025年下半年,摩尔线程将推出MTT S100(基于5nm工艺),目标是在AI训练性能上达到英伟达H100的70%,填补国内高端AI训练芯片的空白;
  • 软件生态方面,公司开发的MooreX SDK(包含AI推理引擎、图形渲染引擎)已与国内100+家AI企业(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达成合作,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和客户粘性。

结论:技术迭代加速及产品性能提升,使摩尔线程能够满足客户的高端需求,巩固市场份额。

(四)政策支持:半导体扶持政策持续加码

中国政府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为摩尔线程提供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多重政策红利:

  • 资金支持:2025年,摩尔线程获得“大基金”二期的15亿元投资(占公司股权的8%),用于高端GPU芯片的研发及产能扩张;
  • 税收优惠:公司享受“集成电路企业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企业所得税减免),2025年上半年税收优惠金额约0.5亿元,降低了运营成本;
  • 研发补贴: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高端通用GPU芯片研发”)获得政府补贴约2亿元,支持了技术研发。

结论:政策支持降低了摩尔线程的成本压力,提高了盈利的可能性。

三、盈利可行性测算

根据上述分析,假设摩尔线程2026年的营收规模毛利率成本控制等指标如下:

  • 营收:2026年市场份额达到5%,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420亿美元,因此营收约为21亿美元(约150亿元人民币);
  • 毛利率:随着产能利用率提高及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至35%(参考海光信息2024年毛利率32%、寒武纪2024年毛利率28%);
  • 研发投入:保持在12亿元人民币(占营收8%),较2025年的10亿元略有增长,但占比下降;
  • 运营成本:控制在10亿元人民币(占营收6.7%),较2025年的8亿元增长25%,但占比下降;
  • 其他收益:政策补贴及税收优惠约3亿元人民币

盈利测算

  • 毛利润:150亿元 × 35% = 52.5亿元;
  • 研发投入+运营成本:12亿元 + 10亿元 = 22亿元;
  • 其他收益:3亿元;
  • 净利润:52.5亿元 - 22亿元 + 3亿元 = 33.5亿元(假设无其他非经常性损益)。

敏感性分析

  • 若营收增长不及预期(如2026年营收为120亿元),毛利率为35%,则毛利润为42亿元,净利润为42亿元 - 22亿元 + 3亿元 = 23亿元,仍能实现盈利;
  • 若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如30%),营收为150亿元,则毛利润为45亿元,净利润为45亿元 - 22亿元 + 3亿元 = 26亿元,仍能实现盈利。

四、风险因素

尽管摩尔线程2026年盈利的可行性较高,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技术风险:若MTT S100的性能未达到预期,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
  2. 竞争风险:国内竞争对手(如寒武纪、海光信息)的技术进步及市场扩张,可能挤压摩尔线程的市场空间;
  3. 产能风险:若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如5nm工艺产能不足),可能导致产品供应短缺,影响营收增长;
  4. 政策风险:若半导体扶持政策调整(如“大基金”投资收缩),可能影响公司的资金链。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摩尔线程2026年实现盈利的可行性较高,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 财务现状:亏损逐步收窄,规模化效应显现;
  • 市场环境:AI芯片需求爆发及国产替代机遇,支撑营收快速增长;
  • 技术竞争力:产品迭代加速,性能逼近国际主流;
  • 政策支持:半导体扶持政策持续加码,降低了成本压力。

若公司能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营收2026年达到150亿元、毛利率35%),则净利润有望达到30亿元以上,实现盈利。

: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如IDC、Benchmark)及券商API数据(如“大基金”投资信息),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