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零跑汽车电池回收体系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版)

本报告分析零跑汽车电池回收体系的架构、技术路径、财务影响及政策适配性,探讨其如何通过垂直整合与梯次利用实现降本增效,并预测2025年财务贡献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零跑汽车电池回收体系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版)

一、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NEV)产业进入“后补贴时代”,电池回收已从“合规义务”升级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ESG(环境、社会、治理)价值的核心抓手。对于零跑汽车(Leapmotor)这类以“垂直整合+技术自研”为核心战略的新势力车企而言,构建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不仅关乎政策合规,更涉及原材料成本控制、产业链闭环能力及长期品牌竞争力。本报告基于行业常规逻辑、企业公开信息及新能源产业趋势,从体系架构、技术路径、财务影响、政策适配性四大维度,对零跑汽车电池回收体系进行专业分析。

二、体系架构:“垂直整合+第三方协同”的闭环模式推测

零跑汽车的电池回收体系大概率延续其“全产业链自研”的战略风格,构建“前端收集-中端梯次利用-后端材料再生”的闭环流程,具体架构推测如下:

1. 前端收集:依托渠道网络的规模化覆盖

零跑汽车现有200+家经销商(2024年数据)及1000+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推测其电池回收的前端收集将以“经销商+服务网点”为核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车主端:通过APP或线下服务网点引导车主将退役电池交回,提供“以旧换新”补贴(如抵扣购车款或保养券);
  • 车企端:与租赁公司(如零跑租车)、网约车平台合作,回收运营车辆的退役电池;
  • 第三方:与专业回收企业(如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回收体系)签订协议,覆盖非授权渠道的电池收集。

2. 中端梯次利用:储能场景的价值挖掘

梯次利用是电池回收的关键环节,可将剩余容量约70%-80%的退役电池用于家庭储能、电网储能或基站备用电源。零跑汽车已布局储能业务(2024年推出“零跑储能”品牌),推测其梯次利用将与储能业务深度绑定:

  • 家庭储能:将退役电池组装成小型储能系统,售价低于全新电池系统(约为全新产品的60%-70%),针对农村或电网不稳定地区销售;
  • 电网储能:与地方电网公司合作,建设大型储能电站,利用退役电池的低成本优势参与电力调峰。

3. 后端材料再生:自研+外包的混合模式

对于剩余容量低于70%的电池,零跑汽车大概率采用“自研拆解+外包再生”的模式:

  • 拆解环节:依托其“电池Pack自研”的技术积累,开发自动化拆解设备(如机器人拆解线),避免人工拆解的低效与安全风险;
  • 再生环节:与第三方材料再生企业(如邦普循环、华友钴业)合作,将拆解后的电池正极材料(三元锂/磷酸铁锂)进行湿法冶金处理,回收锂、镍、钴等金属,再用于零跑自研电池的生产。

三、技术路径:“自动化+高值化”的效率导向

零跑汽车的电池回收技术路径将聚焦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核心技术布局推测如下:

1. 自动化拆解:解决“回收第一公里”的痛点

电池拆解是回收流程中成本最高的环节(约占总回收成本的30%-40%),零跑汽车大概率投入研发机器人拆解系统,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电池结构,实现精准拆解,预计可将拆解效率提升50%以上(从人工拆解的2-3小时/块,缩短至30分钟/块以内),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如避免电池短路起火)。

2. 材料再生:聚焦高价值金属的回收

零跑汽车的电池以三元锂(NCM)磷酸铁锂(LFP)为主(2024年车型中,C01用三元锂,T03用磷酸铁锂),其材料再生将重点针对锂、镍、钴等高价金属:

  • 三元锂回收:采用“湿法冶金+溶剂萃取”工艺,回收锂(回收率约85%)、镍(90%)、钴(95%),这些金属可直接用于零跑自研电池的正极材料生产;
  • 磷酸铁锂回收:采用“火法冶金”工艺,回收铁(90%)、锂(80%),其中锂可用于三元锂或磷酸铁锂的生产,铁则用于钢铁行业。

3. 梯次利用:标准化模块的设计

为了提高梯次利用的效率,零跑汽车大概率在电池设计阶段采用标准化模块(如统一电池尺寸、电压规格),便于退役后快速组装成储能系统。例如,其2025款车型的电池Pack采用“模块化设计”,推测其退役后可直接拆解为10kWh或20kWh的储能模块,降低二次组装成本。

四、财务影响:成本控制与增量收益的双重驱动

电池回收体系对零跑汽车的财务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加梯次利用收益减少政策罚款三个方面,具体测算如下(基于2025年预测数据):

1. 原材料成本控制:再生材料的成本优势

假设零跑汽车2025年销售15万辆新能源汽车(较2024年增长50%),每辆车电池容量约70kWh,则全年电池需求约1050万kWh。若电池回收体系能覆盖20%的退役电池(约210万kWh),再生材料的成本优势如下:

  • 三元锂再生:再生锂的成本约为15万元/吨(全新锂的成本约25万元/吨),每kWh三元锂电池含锂约0.02吨,则每kWh电池可节省200元((25-15)0.021000);
  • 磷酸铁锂再生:再生锂的成本约为12万元/吨,每kWh磷酸铁锂电池含锂约0.01吨,则每kWh电池可节省100元((25-12)0.011000)。
    结论:若2025年零跑汽车的电池回收量达到210万kWh,预计可节省原材料成本约3.5亿元(按三元锂与磷酸铁锂各占50%计算)。

2. 梯次利用收益:储能业务的增量贡献

假设零跑汽车2025年梯次利用100万kWh退役电池(约占回收量的47.6%),用于家庭储能和电网储能,收益测算如下:

  • 家庭储能:每kWh储能系统售价约1500元(全新产品约2500元),毛利率约30%,则100万kWh可贡献4.5亿元收入1.35亿元毛利
  • 电网储能:每kWh储能系统售价约1200元,毛利率约25%,则100万kWh可贡献12亿元收入3亿元毛利(注:电网储能的规模更大,但单价更低)。
    结论:梯次利用可为零跑汽车带来16.5亿元-22.5亿元的年收入(取决于储能场景占比),成为其储能业务的核心收入来源。

3. 政策罚款规避:合规成本的降低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车企未按要求回收电池将面临每辆车1万元-5万元的罚款(2025年起执行)。若零跑汽车2025年销售15万辆车,若未建立回收体系,可能面临15亿元-75亿元的罚款。而构建回收体系的成本约为5亿元-10亿元(包括收集、拆解、再生设备投入),远低于罚款成本。

五、政策适配性:符合国内外核心政策要求

零跑汽车的电池回收体系需满足中国“双碳”目标欧盟电池法规的要求,具体适配性分析如下:

1. 中国政策:满足“回收利用率”目标

中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率达到80%。零跑汽车的“垂直整合+第三方协同”模式,推测其2025年回收利用率可达到70%-85%(接近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前端收集率:依托经销商网络,收集率约60%-70%
  • 梯次利用率:约30%-40%(剩余容量70%以上的电池);
  • 材料再生率:约30%-40%(剩余容量低于70%的电池)。

2. 欧盟政策:符合“电池碳足迹”要求

欧盟《电池 regulation》(2024年起执行)要求,电池制造商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并承担回收责任。零跑汽车的“材料再生”模式可降低电池的碳足迹(再生锂的碳足迹约为全新锂的1/3),符合欧盟政策要求。此外,其梯次利用模式可延长电池寿命,进一步降低碳足迹。

六、结论与展望

零跑汽车的电池回收体系以“垂直整合”为核心,以“梯次利用+材料再生”为盈利点,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财务收益。推测其2025年电池回收体系的直接财务贡献(原材料节省+梯次利用收益)约为8亿元-32.5亿元(取决于梯次利用场景占比),同时可规避15亿元-75亿元的政策罚款

从长期来看,电池回收体系将成为零跑汽车产业链闭环能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ESG优势”的双重高地。若零跑汽车能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拆解效率(如将拆解成本降低至50元/kWh以下)及材料再生率(如锂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其电池回收体系的财务价值将进一步放大。

七、风险提示

本报告基于行业常规逻辑及企业公开信息推测,存在以下风险:

  1. 技术风险:若自动化拆解设备研发失败,可能导致回收成本上升;
  2. 市场风险:若储能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梯次利用收益可能低于预测;
  3. 政策风险:若中国或欧盟政策进一步收紧(如提高回收利用率目标),可能增加企业成本。

(注:本报告数据均为推测,具体以企业公开信息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