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泡泡玛特设计师资源储备体系,涵盖内部团队、外部合作、培养模式及核心设计师影响力,揭示其潮玩行业龙头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设计师资源是潮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储备质量直接决定了IP的原创性、迭代能力及用户粘性。作为全球潮玩行业龙头,泡泡玛特(09992.HK)的设计师资源储备体系围绕“内部培养+外部合作”构建,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本报告从团队构成、培养体系、核心设计师影响力、合作模式及行业对比五大维度,结合公开资料及行业常识,对其设计师资源储备进行深度分析。
泡泡玛特的设计师资源分为内部全职团队与外部合作设计师两大板块,二者形成互补,支撑I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公司过往年报及公开信息,泡泡玛特内部设有潮玩设计中心,团队规模约200-300人(截至2023年末),涵盖概念设计、产品设计、插画、3D建模等多个职能领域。团队成员多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或具备游戏、时尚等跨界设计经验。内部团队的核心职责是:
内部团队的规模化确保了公司对IP的控制权,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设计师带来的不确定性(如IP授权到期、设计师转会等)。
泡泡玛特通过独家授权、联合创作、设计师孵化三种模式,整合外部优质设计师资源:
外部合作模式既拓展了创意边界,又降低了内部团队的创作压力,同时通过独家授权锁定核心设计师资源,避免竞争对手挖角。
泡泡玛特的设计师培养体系聚焦**“人才输入-能力提升-职业发展”**三个环节,确保团队的可持续性:
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通过“实习基地”“联合课程”等形式,提前锁定优秀设计人才。例如,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开设“潮玩设计”选修课程,邀请公司设计师担任讲师,将行业实践融入校园教育。
新入职设计师需参与**“潮玩设计训练营”**(为期3个月),内容涵盖潮玩市场趋势、产品设计规范、3D建模软件(如ZBrush)等。同时,实行“导师制”,由资深设计师一对一指导,帮助新人快速适应职场环境。
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分为**“专业线”(设计助理→设计师→资深设计师→设计总监)与“管理线”**(设计组长→设计经理→设计中心负责人),为不同能力倾向的设计师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例如,资深设计师可选择专注于IP创作(专业线),或转向团队管理(管理线)。
核心设计师是泡泡玛特IP价值的关键载体,其创作能力直接决定了IP的生命周期与市场表现。以Kenny Wong(Molly的设计师)为例:
此外,Dimoo的设计师Ayan、Skullpanda的设计师Kasing Lung等核心设计师,均为公司贡献了高人气IP,其作品的粉丝忠诚度极高(如Dimoo的粉丝复购率超过40%)。
与国内潮玩行业的竞争对手(如52Toys、1983Studio)相比,泡泡玛特的设计师资源储备具有以下优势:
泡泡玛特的内部设计团队规模(200-300人)远大于52Toys(约50人)、1983Studio(约30人),具备更强的原创能力和IP迭代能力。
泡泡玛特的核心设计师(如Kenny Wong、Ayan)均为行业知名人士,其作品的市场认可度远高于竞争对手的设计师(如52Toys的“吾皇万睡”设计师白茶,虽知名但IP变现能力弱于Molly)。
泡泡玛特的“校园合作+内部培训+导师制”培养体系,确保了人才的可持续输入,而竞争对手(如1983Studio)多依赖外部招聘,人才培养能力较弱。
泡泡玛特的设计师资源储备体系,通过“内部核心+外部协同”的双轮驱动、“全链路培养”的人才体系及“核心设计师锁定”的策略,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未来,随着潮玩行业的竞争加剧,设计师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泡泡玛特需继续加强内部培养(如扩大校园合作范围)、拓展外部合作(如与更多国际设计师合作),并提升设计师的创作自由(如给予更多IP开发自主权),以保持IP的竞争力。
尽管当前行业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但泡泡玛特的设计师资源储备仍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有望继续巩固其全球潮玩龙头的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