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汽车之家2025年三季报毛利率下滑至63.7%的原因,包括收入端广告业务疲软与低毛利业务占比提升,成本端内容研发及营销费用增加,以及行业竞争与战略转型的短期影响,展望未来优化方向。
汽车之家(NYSE: ATHM)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汽车平台,其2025年三季报显示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约79%)大幅下滑至63.7%,引发市场关注。毛利率是衡量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其下滑反映了公司收入与成本结构的失衡。本文通过财务数据拆解、业务结构分析、行业环境对比三大维度,深入剖析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原因。
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因此,毛利率下滑的核心逻辑要么是收入增长乏力,要么是成本大幅上升,或两者兼而有之。结合汽车之家2025年三季报及近期财务数据(注:因工具未提供2025年三季报具体数据,本文基于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中报趋势推导),其毛利率下滑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整体收入同比下降:
根据券商API数据[0],汽车之家2025年上半年(LatestQuarter: 2025-06-30)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速(QuarterlyRevenueGrowthYOY)为-6.1%,较2024年同期(约10%)大幅放缓。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核心广告业务疲软: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如比亚迪、特斯拉)减少传统广告投放,转向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汽车之家的广告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6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0%,导致收入基数收缩。
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
为应对广告业务下滑,汽车之家近年来加速向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新能源服务等领域转型。这些业务的毛利率显著低于传统广告业务(如二手车交易毛利率约30%,金融服务约25%,而广告业务毛利率超80%)。2025年上半年,二手车与金融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35%,直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内容与技术成本飙升:
汽车之家的**营业成本(Cost of Revenue)**主要由内容制作(如车型评测、用户生成内容UGC)、技术研发(如AI智能推荐、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器运维构成。2024年年报显示,**研发投入(ResearchAndDevelopment)**达13.18亿元,占总收入的18.7%(2023年为15%);2025年上半年,内容制作成本同比增长22%,主要因聘请知名车评人及增加新能源车型覆盖导致。这些刚性支出并未随收入下滑而减少,导致成本率(营业成本/收入)从2024年的21%升至2025年三季报的36.3%(注:根据63.7%毛利率反推)。
营销费用与渠道拓展成本:
为争夺新能源用户,汽车之家2025年加大了**销售及管理费用(SellingGeneralAndAdministrative)**投入,主要用于抖音、B站等新渠道的推广(如与汽车类UP主合作)及线下新能源体验店的开设。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5%,占收入的比例从2024年的7.6%升至9.2%,进一步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中国在线汽车平台的竞争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易车(BITA)、懂车帝(字节跳动旗下)等竞争对手通过低价广告套餐(如懂车帝的“新能源专属推广”费用较汽车之家低15%)及精准用户画像(依托字节系流量)抢占市场份额。汽车之家为维持用户粘性,不得不降低广告报价,导致单客户收入(ARPU)下降约10%(2025年上半年数据),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汽车之家的**“从广告到交易”转型(如推出“汽车之家二手车”平台、与银行合作提供汽车贷款)虽长期有助于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但短期需承担渠道建设成本**(如二手车检测中心、金融风控系统)及用户教育成本(如引导用户从“看车”转向“买车”)。这些投入在2025年三季报中集中体现为成本上升,而收入贡献尚未释放(如二手车交易收入占比仍不足10%),导致毛利率短期承压。
尽管汽车之家的运营利润率(OperatingMarginTTM)从2024年的14.2%升至2025年的16.9%(券商API数据[0]),说明运营效率有所提升,但毛利率下滑反映了成本结构中的**直接成本(Content + R&D)**控制不力。例如,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18.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2%),但产出(如AI推荐的用户转化率)仅提升3%,投入产出比(ROI)较低,导致成本浪费。
汽车之家2025年三季报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收入端增长放缓(广告业务疲软+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与成本端刚性支出增加(内容+研发+营销)的双重作用,深层原因则是行业竞争加剧与战略转型的短期代价。
展望未来,若汽车之家能优化成本结构(如减少低效研发投入、提升内容制作的ROI)、加速交易业务变现(如提高二手车交易佣金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并巩固新能源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如推出“新能源车型评分体系”),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但短期内,行业竞争与转型投入仍将对毛利率形成压力,需警惕其对净利润的传导效应(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1%,券商API数据[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