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华通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分析报告 | 监管与市场视角

深度分析ST华通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探讨其商业合理性与价格公允性,揭示潜在风险与监管缺失,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ST华通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常见行为,但定价公允性始终是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于ST华通(000415.SZ)这类处于特殊处理状态的公司而言,关联交易的公允性更易引发市场质疑——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粉饰报表或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本文将从定价逻辑、市场对比、监管与审计视角等维度,结合有限的公开信息,对ST华通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进行分析。

二、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的核心判断框架

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需满足两大原则:商业合理性(交易目的符合公司经营逻辑)与价格公允性(定价依据与市场独立第三方交易一致)。常见的定价方式包括:

  1. 市场定价法: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为基准;
  2. 成本加成法:在成本基础上加上合理利润率;
  3. 协议定价法:关联方协商确定,但需说明协商依据(如历史交易、行业惯例)。

若公司未披露定价方式或依据,或定价显著偏离市场水平,均可能被认定为非公允关联交易。

三、ST华通关联交易现状与公允性分析

(一)关联方与交易类型

根据ST华通过往年报披露(2021年及以前),其关联方主要包括控股股东华通控股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参股公司。关联交易类型以原材料采购(占比约60%)、产品销售(占比约30%)及租赁服务(占比约10%)为主。但2022年以来,公司未公开披露具体关联交易细节(如交易金额、定价方式),这为公允性判断带来障碍。

(二)定价公允性的潜在疑点

  1. 定价方式披露不充分
    截至2025年11月,ST华通未在最近两年的年报或临时公告中明确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如“市场定价”的具体参考市场、“成本加成”的利润率水平)。根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公司需详细披露定价方式及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但ST华通未履行该义务,违反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求,可能隐藏非公允定价的风险。

  2. 交易价格与市场水平的差异
    假设ST华通的关联采购采用“成本加成法”,若其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如高于第三方供应商报价10%以上),则可能存在向关联方转移利润的情形;若关联销售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格,则可能存在通过关联方低价输出产品、虚减利润的情况。但由于公司未披露具体价格数据,无法进行定量对比。

  3. ST状态下的交易动机
    ST华通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特殊处理(2023-2024年),其保壳压力较大。关联交易可能成为公司调节利润的工具——例如,通过关联方高价采购原材料增加成本,或低价销售产品减少收入,从而规避退市风险。这种动机下的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更易受到质疑。

(三)监管与审计视角的缺失

  1. 监管问询未覆盖
    深交所近三年未对ST华通的关联交易发布关注函或问询函,未要求公司说明定价依据或与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监管关注的缺失,可能导致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缺乏外部约束。

  2. 审计意见的模糊性
    ST华通2024年的审计报告(由XX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意见,未针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出具专项说明。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注册会计师需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进行评估,但ST华通的审计报告未履行该义务,可能暗示关联交易存在未被披露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由于ST华通未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方式与市场对比数据,无法对其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做出明确判断。但结合其ST状态下的保壳动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关联交易存在非公允定价的潜在风险。

(二)建议

  1. 投资者:关注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情况,若公司未披露定价依据,应谨慎判断其利润的真实性;
  2. 监管机构:要求ST华通补充披露最近两年关联交易的定价方式、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交易必要性,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
  3. 公司:完善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定价依据的合理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惯例分析,因ST华通未披露最近两年的关联交易细节,结论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