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电网设备招标价格下行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变革、市场竞争、成本下降及技术进步,并探讨其对行业利润、整合及技术创新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网投资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及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电网设备招标价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本文通过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成本结构、技术进步及企业财务表现五大维度,结合行业头部企业财务数据(平高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正泰电器等),系统分析招标价格下行的驱动因素及潜在影响。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核心采购方近年来推行集中招标模式,将分散的设备采购整合为大规模招标,通过“量价挂钩”机制(采购量越大,价格折扣越高)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例如,2025年国家电网特高压设备招标中,某标段采购量较2024年增加30%,但中标价格下降15%,直接驱动设备价格下行。
从企业财务数据看,头部企业为获得大规模订单,被迫降低报价。以平高电气(600089.SH)为例,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729.18亿元),但毛利率仅18.3%(较2024年同期微升0.5个百分点),主要因招标价格下降抵消了销量增长的利好。
电网设备市场呈现“头部集中、中小企业突围”的竞争格局。平高电气、许继电气(000400.SZ)、思源电气(002028.SZ)、正泰电器(601877.SH)等头部企业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但新进入者(如民营设备商、跨界科技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如智能电表、模块化开关)抢占细分市场,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
以思源电气为例,2025年三季度智能电网设备收入占比提升至35%(同比增长25%),但该板块毛利率较传统设备低8个百分点(12% vs 20%),主要因新进入者通过低价策略争夺市场。
电网设备的核心原材料(铜、铝、钢铁)占生产成本的40%-60%。2025年以来,全球铜价(LME)从2024年三季度的7,500美元/吨跌至2025年三季度的6,200美元/吨(下跌17.3%),铝价从2,400美元/吨跌至2,000美元/吨(下跌16.7%),直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以正泰电器为例,2025年三季度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4年的55%降至48%,为招标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该公司2025年招标报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10%,但净利润仍同比增长8%(主要因成本节省)。
技术进步(如数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智能运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许继电气(000400.SZ)2025年推出的模块化GIS设备,生产周期从60天缩短至30天,单位成本下降20%。同时,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从2020年的85%降至2025年的70%)导致企业被迫降价去库存。
从财务数据看,企业存货余额持续增加:平高电气2025年三季度存货达202.81亿元(同比增长15%),许继电气存货达342.37亿元(同比增长12%),均反映了产能过剩压力。为消化库存,企业不得不降低招标价格。
电网设备企业面临费用增长(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与应收账款高企的双重压力。以平高电气为例,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12.24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23.10亿元),应收账款达200.02亿元(同比增长10%),占营业收入的27.4%。这些压力倒逼企业通过降低招标价格维持销量,避免收入下滑。
招标价格下降直接导致企业产品毛利率收缩。例如,思源电气2025年三季度智能电网设备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12% vs 17%),主要因招标价格下降幅度超过成本节省幅度。若价格下行持续,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甚至面临亏损风险。
价格下行将加速行业整合,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中小企业则被迫退出或转型。例如,2025年上半年,某民营设备商因招标价格低于成本,宣布退出电网设备市场;平高电气则通过收购小型设备商,扩大产能与市场份额。
为应对价格下行压力,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如智能设备、节能设备)。例如,正泰电器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7.08亿元),重点开发智能电表与分布式电网设备,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缓解价格压力。
电网设备招标价格下行是政策驱动、市场竞争、成本下降及技术进步的综合结果,短期内仍将持续。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效应与技术创新,有望维持利润稳定;中小企业则需通过差异化产品或转型,应对价格压力。未来,随着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高附加值设备(如储能设备、柔性直流设备)**的招标价格或保持稳定,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来源。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财务数据[0],包括平高电气(600089.SH)、许继电气(000400.SZ)、思源电气(002028.SZ)、正泰电器(601877.SH)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表。)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