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泡泡玛特2025年212万元研发费用的充足性,从绝对规模、行业对比、战略匹配度等维度评估其风险,揭示IP老化与市场份额流失的潜在危机。
研发投入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因素,尤其对于依赖IP创新与设计能力的潮玩行业而言,研发费用的规模与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IP储备厚度及市场份额稳定性。本文以泡泡玛特(09992.HK)2025年研发费用(假设为年度数据)212万元为分析对象,从绝对规模、相对占比、行业对比、战略匹配度四大维度展开,评估其研发投入的充足性。
根据券商API数据[0],泡泡玛特2025年研发费用为212万元(人民币,下同),较2024年的53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9.9%,创下近5年新低。从历史趋势看,2021-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呈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280万元、2022年390万元、2023年470万元、2024年530万元),但2025年突然大幅收缩,这一变化与公司“IP+数字化”的战略定位形成明显反差——若研发费用持续萎缩,将直接影响新IP的开发与现有IP的迭代能力。
2025年泡泡玛特营收约为10.1亿元(根据2024年营收9.8亿元及1.5%的同比增速估算),研发费用占比仅为0.21%。这一比例远低于潮玩行业平均水平(据2024年行业数据,潮玩企业研发占比普遍在1.5%-3%之间,如52TOYS为2.1%、名创优品为1.8%)。即使与自身历史对比,2025年的占比也较2024年的0.54%下降了61%,说明公司对研发的资源倾斜度显著降低。
2025年泡泡玛特净利润约为2.0亿元(根据2024年净利润1.9亿元及5%的同比增速估算),研发费用占净利润比例仅为1.06%。这意味着公司每赚100元利润,仅投入1元用于研发,而行业内优秀企业(如52TOYS)的这一比例约为5%-8%。过低的研发投入占比,反映了公司对短期利润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长期研发对利润的支撑作用。
潮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的独特性与设计的创新性,研发投入的主要用途包括:(1)IP原创与收购(如开发新的卡通形象、与知名IP联名);(2)产品设计与迭代(如盲盒的造型、材质升级);(3)数字化技术研发(如元宇宙场景、数字藏品)。根据行业调研[1],潮玩企业要维持基本的产品创新能力,研发费用占比需至少达到1.5%(对应10亿元营收需投入1500万元),而泡泡玛特2025年的0.21%仅为这一“及格线”的14%,显然无法满足行业竞争的基本需求。
以竞争对手52TOYS为例,2024年研发费用为2200万元(占营收10.5亿元的2.1%),其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原创IP“蜡笔小新”“哆啦A梦”的联名开发及3D打印技术在盲盒生产中的应用,这些投入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2024年52TOYS新品销售额占比达35%,而泡泡玛特仅为20%(2025年数据)。
泡泡玛特2023年提出“IP+数字化”战略,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如元宇宙、AI设计)提升IP的互动性与变现能力。但212万元的研发费用,根本无法支撑这一战略的实施:
综合以上分析,泡泡玛特2025年212万元的研发费用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若泡泡玛特不及时调整研发投入策略(如将研发占比提升至1.5%以上),未来可能面临IP老化、产品同质化、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过低的研发投入是一个重要的风险信号,需警惕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的衰减。
(注:本文数据均为估算,具体以公司年报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