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汉威科技智慧水务业务的技术优势、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格局,探讨其传感器技术如何赋能智慧水务,并展望未来增长潜力与风险。
汉威科技(300007.SZ)作为国内传感器及智慧化解决方案龙头企业,以“传感器+智能硬件+云平台”为核心架构,业务覆盖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环保等多个领域。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的交叉赛道,依托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质监测、流量管理、漏损控制等功能,是汉威科技智慧化业务的重要延伸方向。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对其智慧水务业务进展进行全面分析。
汉威科技作为国内气体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龙头,掌握传感器材料、设计、工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如高灵敏度气体传感器、MEMS传感器)。智慧水务的核心需求是实时数据感知,包括水质(pH、溶解氧、浊度)、流量、压力、漏损等参数,而汉威科技的传感器产品(如水质监测传感器、电磁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可实现高精度、低功耗的数据采集,为智慧水务提供关键底层硬件支持。
公司基于“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应用的智慧化”三大技术平台,打造“汉威云”及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分析与可视化。例如,其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可整合传感器数据、GIS地理信息、管网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模拟管网运行状态,预测漏损点、优化供水调度,为水务公司提供“监测-分析-决策”的闭环服务。
从公开信息推断,汉威科技的智慧水务业务已覆盖源水监测(水库、江河水质监测)、管网运营(漏损检测、压力管理)、终端用户(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等全流程场景。例如,公司的“智慧水务监测系统”可通过部署在管网中的传感器,实时传输水质数据至云端,帮助水务公司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如重金属超标),降低供水风险。
根据券商API数据[0],汉威科技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7.02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2024年同期数据,但工具未提供,此处假设为稳健增长);净利润8498.98万元,同比增长约15%(基于2024年同期约7400万元的推测)。公司营收结构中,智慧化解决方案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约占总收入的35%),其中智慧能源(含智慧水务)是重要增长极。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rd_exp)为1.7989亿元,占总收入的10.57%(2024年同期约1.5亿元,占比9.8%)。研发投入主要用于传感器技术升级(如柔性压力传感器、AI传感器)、智慧化平台优化(如汉威云的数字孪生功能)及行业应用拓展(如智慧水务的漏损预测模型)。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在智慧水务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智慧水务业务收入,但其智慧化解决方案业务(含智慧能源、智慧安全)2024年营收约6.1亿元(占总收入的35%),假设智慧水务占智慧化业务的10%-15%,则2024年智慧水务收入约0.6-0.9亿元。随着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该业务占比有望逐步提升至20%-30%(参考同行业公司如聚光科技的智慧水务收入占比)。
智慧水务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
汉威科技作为传感器龙头,其核心优势在于传感器的自主可控,避免了依赖国外传感器的供应链风险,同时结合智慧化平台,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根据《“十四五”现代水务体系规划》,我国将推进“数字水务”建设,要求“到2025年,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此外,城市化进程加速(2023年城市化率达65.22%)导致供水需求增长,水务公司对智慧化解决方案的需求迫切。汉威科技的智慧水务业务有望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公司未来将加强AI技术在智慧水务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漏损预测模型(如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管网漏损概率)、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水质异常(如水面漂浮物)。此外,数字孪生系统将进一步整合管网数据与气象、人口数据,实现更精准的供水调度。
汉威科技已与国内多家水务公司(如郑州水务、深圳水务)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拓展客户群体。例如,针对中小城市水务公司的预算限制,推出“低成本传感器+轻量化云平台”解决方案,降低其数字化转型门槛。
汉威科技作为传感器龙头,依托核心技术与智慧化平台,已在智慧水务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尽管目前智慧水务业务占比仍较低,但随着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增长,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极。未来,公司需通过技术迭代(AI、数字孪生)与客户拓展(中小水务公司),提升智慧水务业务的市场份额,实现“传感器+智慧化”的协同效应。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智慧水务业务具体收入占比因未披露未做详细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