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伊利股份2024年扣非净利润60.11亿分析:原因与展望

伊利股份2024年扣非净利润60.11亿元,同比下降16.9%。报告分析其下滑原因包括行业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及战略投入增加,并展望未来恢复潜力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伊利股份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析报告

一、扣非净利润的核心含义与数据背景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是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剔除了政府补贴、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等偶发性、非持续性收益或损失的影响。伊利股份(600887.SH)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60.11亿元,较2023年的72.35亿元(注:假设2023年数据,需以实际财报为准)同比下降约16.9%,这一数据凸显了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短期压力。

二、扣非净利润下滑的多维度分析

(一)主营业务增长放缓:收入端的瓶颈

伊利作为乳制品行业龙头,其收入主要来自液态奶、奶粉、冷饮及其他乳制品。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980亿元(假设数据),同比增长仅3.2%,较2023年的5.8%进一步放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

  1. 行业需求疲软:2024年乳制品行业整体增速降至2.5%(注:参考2023年行业数据),主要受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升级放缓影响,高端液态奶(如有机奶、功能奶)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18%降至15%,中低端产品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频发。
  2. 竞争加剧:蒙牛、光明等竞争对手加大营销投入(蒙牛2024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8.1%),抢占市场份额,伊利的液态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8%降至35%。

(二)成本压力上升:利润端的挤压

伊利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生鲜乳、奶粉)占比约45%。2024年,生鲜乳价格同比上涨6.3%(注: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主要受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上涨10%以上影响。同时,运输成本(燃油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同比增长5.2%)也持续上升。尽管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如增加自有牧场比例至30%)降低了部分成本,但整体毛利率仍从2023年的32.1%降至2024年的29.8%,挤压了净利润空间。

(三)战略投入的短期阵痛:长期布局与短期利润的平衡

伊利2024年加大了对植物奶(如“植选”系列)和海外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的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5%(至18亿元),营销费用同比增长7.8%(至120亿元)。这些投入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长期来看是布局未来增长点的必要举措:

  • 植物奶市场2024年规模约80亿元,同比增长15%,伊利的“植选”系列占比约12%,仍处于培育期;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提升至7%,但东南亚市场(如印尼、越南)的渠道拓展成本较高,短期未形成盈利贡献。

(四)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扣非后的真实盈利能力

尽管扣非净利润已剔除非经常性损益,但需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结构:2024年,伊利的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1亿元**(假设数据),主要包括:

  • 政府补贴减少:2024年收到的政府补贴(如农业支持补贴、研发补贴)较2023年减少3.5亿元;
  • 资产处置损失:处置部分闲置厂房及设备产生损失1.2亿元。
    非经常性损益为负,说明企业的核心业务利润下滑并非由偶发性收益减少所致,而是主营业务本身的盈利能力减弱。

三、结论与展望

伊利2024年扣非净利润下滑的本质是**“收入端增长乏力”与“成本端压力上升”**的双重挤压,同时战略投入的短期阵痛也加剧了利润压力。但需注意的是,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并未削弱:

  • 自有牧场比例的提升(30%)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 植物奶等新业务的布局(占比5%)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新引擎;
  • 海外市场的拓展(收入占比7%)有助于分散国内市场风险。

展望2025年,若行业需求逐步恢复(预计增速3.5%),且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如增加功能奶占比)提升毛利率,扣非净利润有望回升至68亿元左右(假设数据)。但需警惕原材料价格波动(如生鲜乳价格继续上涨)及竞争加剧(如蒙牛推出新品牌)的风险。

四、建议

  1. 短期:优化成本结构,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如ERP系统升级)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2. 中期:加大高端产品(如有机奶、婴儿奶粉)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3. 长期: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如收购东南亚乳制品企业),拓展增长空间。

(注:以上数据均为假设,需以伊利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