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2024年扣非净利润60.11亿元,同比下降16.9%。报告分析其下滑原因包括行业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及战略投入增加,并展望未来恢复潜力与风险。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是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剔除了政府补贴、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等偶发性、非持续性收益或损失的影响。伊利股份(600887.SH)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60.11亿元,较2023年的72.35亿元(注:假设2023年数据,需以实际财报为准)同比下降约16.9%,这一数据凸显了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短期压力。
伊利作为乳制品行业龙头,其收入主要来自液态奶、奶粉、冷饮及其他乳制品。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980亿元(假设数据),同比增长仅3.2%,较2023年的5.8%进一步放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
伊利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生鲜乳、奶粉)占比约45%。2024年,生鲜乳价格同比上涨6.3%(注: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主要受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上涨10%以上影响。同时,运输成本(燃油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同比增长5.2%)也持续上升。尽管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如增加自有牧场比例至30%)降低了部分成本,但整体毛利率仍从2023年的32.1%降至2024年的29.8%,挤压了净利润空间。
伊利2024年加大了对植物奶(如“植选”系列)和海外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的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5%(至18亿元),营销费用同比增长7.8%(至120亿元)。这些投入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长期来看是布局未来增长点的必要举措:
尽管扣非净利润已剔除非经常性损益,但需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结构:2024年,伊利的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1亿元**(假设数据),主要包括:
伊利2024年扣非净利润下滑的本质是**“收入端增长乏力”与“成本端压力上升”**的双重挤压,同时战略投入的短期阵痛也加剧了利润压力。但需注意的是,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并未削弱:
展望2025年,若行业需求逐步恢复(预计增速3.5%),且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如增加功能奶占比)提升毛利率,扣非净利润有望回升至68亿元左右(假设数据)。但需警惕原材料价格波动(如生鲜乳价格继续上涨)及竞争加剧(如蒙牛推出新品牌)的风险。
(注:以上数据均为假设,需以伊利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