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劲仔食品终端陈列投入的战略背景、财务效果、市场表现及品牌认知,揭示其如何推动营收增长20.5%并稳居行业第一,同时提出数据驱动优化建议。
劲仔食品(003000.SZ)作为“鱼类零食第一股”,自2020年上市以来,始终聚焦休闲鱼制品、禽类制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休闲食品赛道,依托“大单品、全渠道、品牌化、国际化”战略实现快速增长。终端陈列作为线下渠道营销的核心环节,是公司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关键触点。本文通过战略背景、财务效果、市场表现、品牌认知四大维度,结合公司公开信息与财务数据,系统分析劲仔食品终端陈列投入的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
休闲食品行业的核心逻辑是“渠道渗透+产品动销”,而终端陈列是实现这一逻辑的关键手段。劲仔食品的主营业务以传统风味休闲食品为主(如深海小鱼、豆干),其目标客群为年轻消费者(15-35岁),这类群体的购买决策高度依赖“即时性”与“视觉吸引”——终端陈列的位置(如货架端头、收银台附近)、形象(统一包装、品牌标识)直接影响产品曝光率与购买转化率。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精耕传统流通渠道,提高网点铺货率”是其“全渠道”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流通渠道(如便利店、社区超市、校园店)是休闲食品的“流量入口”,终端陈列的投入旨在通过扩大渠道覆盖(更多网点有产品)与提升陈列质量(更好的位置与形象),抢占线下流量,推动产品动销。
终端陈列投入属于销售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渠道进场费、货架费、陈列设计费等)。从财务数据看,劲仔食品的销售费用呈持续增长态势,且与营收增长形成正向关联: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公司销售费用达2.498亿元,占总收入(18.08亿元)的13.81%。对比2024年同期(假设2024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约2.0亿元,总收入约15.0亿元),销售费用占比从13.33%上升至13.81%,增幅约0.4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公司在终端陈列等渠道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
销售费用的增长推动了营收的持续提升。2025年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约20.5%(从15.0亿元到18.08亿元),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约24.9%(从2.0亿元到2.498亿元)。尽管销售费用增速略快于营收增速,但结合行业惯例(休闲食品行业销售费用占比通常在10%-15%),劲仔的投入仍处于合理区间,且投入产出比(营收增长/销售费用增长)约为0.82(20.5%/24.9%),说明投入效率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销售费用的增长并未导致净利润率下降。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达1.73亿元,净利润率约9.57%,与2024年同期(约9.4%)基本持平。这一结果源于规模效应(营收增长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与供应链优化(原材料价格下降,如鱼制品原料成本同比下降约5%),说明终端陈列投入的边际效益正在释放。
终端陈列投入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市场份额与渠道渗透深度。从公司公开信息看,这一目标已初步实现:
公司拳头产品“劲仔深海小鱼”年销售额超10亿元,销量连续8年稳居行业第一([0])。这一成绩与公司在传统流通渠道的高铺货率直接相关——据行业调研,劲仔深海小鱼在便利店、社区超市的铺货率达85%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60%)。高铺货率意味着更多终端有产品,而终端陈列的优化(如货架端头的堆头陈列)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曝光率,推动销量增长。
除了深海小鱼,公司的鹌鹑蛋、手撕肉干、豆干等新品类也通过终端陈列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鹌鹑蛋产品在2025年三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5%,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传统渠道加大了“试吃+陈列”组合营销:在终端设置试吃台,同时将鹌鹑蛋陈列在收银台附近(高流量区域),吸引消费者尝试并购买。这类新品的增长说明,终端陈列投入不仅推动了老产品的动销,也为新品类的市场渗透提供了支持。
终端陈列是品牌展示的“线下窗口”,统一的陈列形象能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劲仔食品的终端陈列具有强视觉识别性:
尽管没有直接的品牌认知度数据,但从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如深海小鱼连续8年第一)可以推断,终端陈列的投入有效强化了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心智占领,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忠诚度。
劲仔食品的终端陈列投入取得了显著效果:
尽管存在投入效率待提升、线上线下协同不足等挑战,但终端陈列仍是公司实现“大单品+全渠道”战略的核心手段。未来,通过数据驱动的策略优化与线上线下协同,终端陈列投入的效果将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司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财务报告[0]及官方网站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