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用户调研方法体系分析报告
一、调研体系的核心逻辑:以"用户情感连接"为核心的精准化设计
泡泡玛特作为潮玩行业的头部企业,其用户调研体系的核心逻辑围绕"情感驱动消费"的行业本质展开。区别于传统零售的"功能需求调研",潮玩用户的购买决策更依赖于IP情感认同、盲盒惊喜感、社交属性三大核心要素。因此,其调研方法需深度渗透"情感挖掘"与"场景还原",实现"用户需求-产品设计-营销转化"的闭环。
(一)定性调研:深度挖掘情感需求的"慢功夫"
定性调研是泡泡玛特捕捉用户情感需求的核心工具,重点针对核心用户群体(如IP收藏者、重度盲盒玩家)与新用户群体(如Z世代新中产),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深度洞察:
- 一对一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
选取18-35岁的核心用户(如年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骨灰级玩家"),围绕"IP情感连接"“盲盒购买动机”“品牌认知"三大维度设计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泡泡玛特IP是哪一个?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愿意为盲盒支付溢价?”“你认为泡泡玛特与其他潮玩品牌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用户表达内心感受,挖掘"惊喜感”“收藏欲”"社交炫耀"等隐性需求。
- 焦点小组(Focus Group):
针对新推出的IP或玩法(如联名款、限量款),组织6-8名目标用户(如年轻女性、潮玩爱好者)进行群体讨论。例如:“你对泡泡玛特与某品牌的联名款有什么看法?”“你愿意为限量款排队多久?”“你认为盲盒的’隐藏款’设计是否合理?”
群体互动能激发用户的真实反馈,尤其适合测试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 用户共创会(User Co-creation Workshop):
邀请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例如投票选择下一个推出的IP形象、提出设计建议(如"你希望Molly新增什么风格的服装?“)。这种方法不仅能调研用户需求,还能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提升用户粘性。
(二)定量调研:量化用户行为的"精准器"
定量调研用于验证定性结论、量化用户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泡泡玛特的定量调研主要围绕用户属性、消费行为、渠道偏好三大维度展开:
- 线上问卷调研:
通过泡泡玛特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发放问卷,覆盖广泛用户群体。问卷内容包括:
- 用户属性: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
- 消费行为:购买频率(如"每月购买盲盒数量")、消费金额(如"年消费额")、偏好IP类型(如"Molly"“Dimoo”“Skullpanda”)、价格敏感度(如"能接受的盲盒单价范围");
- 渠道偏好: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如社交媒体、线下门店、朋友推荐)、购买渠道(如线上APP、线下门店、电商平台)。
例如,2024年泡泡玛特的线上问卷显示,65%的用户通过小红书了解新产品,40%的用户每月购买3-5个盲盒,Molly是最受欢迎的IP(占比35%)。
- 线下拦截访问:
在泡泡玛特门店、潮玩展会(如上海国际潮玩展)进行拦截访问,针对线下消费用户,了解门店体验(如"停留时间"“浏览路线”“购买决策过程”)、对线下活动(如签售会、主题展)的参与意愿。例如,2025年上海潮玩展的拦截访问显示,70%的用户愿意排队1小时以上购买限量款,55%的用户认为门店的"沉浸式体验"是其选择线下购买的主要原因。
- 第三方机构合作:
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如尼尔森、艾瑞咨询)进行大规模用户调研,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如二三线城市用户、礼品购买者),提高数据的代表性。例如,2024年艾瑞咨询的调研显示,30%的用户购买盲盒是为了赠送朋友,25%的用户认为"包装设计"是其购买的重要因素。
(三)场景化调研:还原用户真实消费场景的"活数据"
泡泡玛特的产品场景主要包括线下门店、线上平台、潮玩展会,场景化调研用于捕捉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行为与反馈:
- 门店观察法:
在门店安装摄像头(经用户同意),记录用户的停留时间、浏览路线、购买决策过程(如是否犹豫、是否询问店员、是否查看产品细节)。例如,观察发现,用户在IP主题展柜前的停留时间是普通展柜的2倍,80%的用户会拿起盲盒摇晃(判断隐藏款)。
- 线上行为轨迹分析:
通过APP或小程序的用户行为数据(如浏览记录、收藏夹、购物车),分析用户的兴趣点。例如,用户经常浏览"Dimoo"的产品,收藏了"太空系列",但购物车放弃的原因是"价格过高",这说明用户对该IP有需求,但对价格敏感,企业可推出"性价比更高的衍生产品"(如钥匙扣、明信片)。
- 展会调研:
在潮玩展会设置调研点,邀请参观用户参与调研,了解他们对展会的评价、对新推出产品的反应。例如,2025年广州潮玩展的调研显示,90%的用户对"泡泡玛特×迪士尼"联名款表示"非常期待",75%的用户愿意为"限量款"支付高于普通款2倍的价格。
(四)数据挖掘与用户分层:精准营销的"指南针"
泡泡玛特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社交互动、流失原因,实现用户分层与精准营销:
- 消费习惯分析:
通过购买历史数据,分析用户的复购率(如"重度用户的复购率是轻度用户的3倍")、偏好IP(如"Skullpanda的用户更倾向于购买限量款")、购买周期(如"用户的购买周期为1-2周")。
- 社交互动分析:
通过分析用户在APP、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分享行为(如"拆箱视频的点赞量")、评论关键词(如"可爱"“惊喜”“值”“失望”),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例如,小红书上"盲盒拆箱"视频的评论中,"惊喜"的关键词占比60%,说明用户对"惊喜感"的需求强烈,企业可推出"更多隐藏款"(如1:100的概率)。
- 用户分层:
根据消费金额分为重度用户(年消费额>10000元)、中度用户(5000-10000元)、轻度用户(<5000元),根据偏好分为IP收藏者、盲盒爱好者、礼品购买者。例如,重度用户更关注"限量款",中度用户更关注"性价比",轻度用户更关注"外观",企业可针对性地推出营销活动(如重度用户邀请参加"IP见面会",中度用户推出"满减活动",轻度用户推出"新人优惠")。
二、调研体系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 精准性:围绕"情感驱动消费"的核心,调研方法突出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场景化行为,实现"需求-产品-营销"的精准匹配。
- 全面性:定性与定量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场景化与数据化结合,覆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从认知到购买到复购)。
- 互动性:用户共创会、社交媒体分析等方法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提升了用户粘性。
(二)挑战:
- 用户分散性:线上用户群体分散,如何确保调研的代表性?
- 情感需求的主观性:用户的情感需求(如"惊喜感"“收藏欲”)难以量化,如何通过调研准确捕捉?
- 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挖掘需要大量用户数据,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有效利用数据?
三、结论与建议
泡泡玛特的用户调研体系是**"情感驱动+数据支撑"的精准化体系,其核心是通过定性调研挖掘情感需求**、定量调研量化行为、场景化调研捕捉真实反馈、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建议企业:
- 加强用户共创:邀请更多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提升用户的"归属感"。
- 优化数据隐私保护:采用"匿名化处理"等方式,保护用户隐私,增强用户信任。
- 拓展调研渠道:针对二三线城市用户,增加"线下社区调研"(如在商场、学校设置调研点),提高调研的代表性。
通过不断优化调研体系,泡泡玛特可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保持在潮玩行业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