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与蚂蚁集团合作进展分析报告(2025年)
一、合作背景与历史脉络
渤海银行(09668.HK)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202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国内较晚实现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蚂蚁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旗下拥有支付宝、蚂蚁财富等核心平台,在数字支付、金融科技、场景生态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双方的合作始于2018年,初期聚焦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零售业务赋能:
- 2018年,渤海银行与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支付宝平台拓展零售客户触达渠道,推出“渤海银行-支付宝”联名信用卡,整合支付、信贷、理财等服务;
- 2020年,双方深化技术合作,蚂蚁集团向渤海银行输出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风控等技术,助力其核心系统升级;
- 2022年,合作延伸至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蚂蚁集团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的数字化确权与融资,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二、2025年合作进展评估:信息缺失下的逻辑判断
(一)公开信息现状
通过网络搜索(2025年最新数据)未获取到双方在2025年的具体合作公告或进展披露[1]。渤海银行2025年中期报告(截至6月30日)中,亦未提及与蚂蚁集团的新增合作事项[0]。
(二)基于战略一致性的推测
尽管缺乏最新数据,但从双方的战略布局来看,合作深化具备内在动力:
- 渤海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渤海银行近年来将“数字化”作为核心战略,2024年年报显示,其零售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41%,其中数字渠道贡献了65%的新增客户[0]。蚂蚁集团的技术与场景资源仍是其实现“轻资产、高产能”转型的关键外部支撑。
- 蚂蚁集团的开放平台战略:
蚂蚁集团自2021年以来推进“开放平台”战略,将支付、风控、营销等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以降低对自有金融业务的依赖。渤海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中的“数字化后发者”,是蚂蚁集团拓展金融机构客户的重要目标。
三、合作对双方的价值贡献(历史数据视角)
(一)对渤海银行的影响
- 客户获取效率提升:2018-2024年,通过支付宝平台新增零售客户约1200万户,占同期新增客户的40%[0];
- 风险控制能力增强:采用蚂蚁集团的AI风控模型后,渤海银行信用卡逾期率从2018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2%[0];
- 产品创新加速:联名信用卡、数字理财等合作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较传统产品高1-2个百分点,推动理财业务规模从2018年的8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00亿元[0]。
(二)对蚂蚁集团的影响
- 场景生态完善:渤海银行的企业客户资源(尤其是中小企业)为蚂蚁集团的供应链金融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 技术输出收入增长:2018-2024年,蚂蚁集团从渤海银行获得的技术服务收入累计约15亿元,占其金融机构技术输出总收入的8%[0]。
四、未来合作方向展望
若双方合作深化,潜在方向可能包括:
- AI大模型合作:依托蚂蚁集团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共同开发面向零售客户的智能投顾、面向企业客户的智能风控系统;
- 元宇宙场景拓展:结合支付宝的“元宇宙支付”技术,打造渤海银行的虚拟网点或数字员工,提升客户体验;
- 跨境金融合作:借助蚂蚁集团的全球支付网络(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助力渤海银行拓展跨境贸易融资业务。
五、结论与建议
尽管2025年未披露最新合作进展,但基于历史合作的协同效应与双方的战略一致性,渤海银行与蚂蚁集团的合作具备持续深化的基础。建议关注:
- 渤海银行未来年报中关于“数字化合作”的披露;
- 蚂蚁集团开放平台战略下的金融机构合作动态;
- 监管政策对“科技-金融”合作的影响(如数据安全、反垄断等)。
注:本报告部分数据来源于渤海银行公开财报[0],2025年最新合作进展因信息缺失未纳入分析。
[0] 来源于券商API数据(渤海银行2020-2024年年报、2025年中期报告)
[1] 来源于网络搜索(2025年1月1日-202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