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营收结构、资产质量、行业竞争及监管环境等维度,剖析网商银行2025年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利息收入收缩、负债成本上升及市场份额被挤压等关键因素。
网商银行作为中国互联网银行的标杆机构(专注小微企业与个体经营者金融服务),其2025年营收下滑(据券商AP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7%[0])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从营收结构、资产端表现、负债成本、行业竞争及监管环境五大维度,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行业动态,深度剖析其营收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
网商银行的营收以利息净收入为主(占比约75%),非利息收入(如支付手续费、理财业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约25%)。2025年营收下滑的主要贡献来自利息净收入的收缩(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2%[0]),而非利息收入仅微降1.5%,并非主要因素。
贷款规模增速放缓:
网商银行的核心资产是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82%[0])。2025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GDP同比增长5.1%,较2024年下降0.3个百分点[1])影响,小微企业经营活跃度下降,贷款需求疲软。券商AP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商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6.3%,较2024年同期的12.1%大幅下滑[0]。
此外,监管层对互联网银行“异地贷款”的限制(2024年底《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修订版要求,跨区域贷款占比不得超过30%[2]),也导致网商银行无法通过扩张异地业务弥补本地需求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贷款规模扩张。
贷款收益率下降:
为应对竞争(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同类机构纷纷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网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将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从2024年的6.8%降至6.2%[0]。收益率下降叠加规模增速放缓,导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3.4%[0]。
网商银行的负债主要来自同业存单(占比约40%)和个人存款(占比约35%)。2025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央行MLF利率维持2.5%不变,但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中枢上移至2.2%[3]),导致同业存单发行成本上升(2025年上半年同业存单平均利率为2.8%,较2024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0])。
同时,为吸引个人存款,网商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从2024年的1.8%上调至2.1%[0]),进一步推高了负债成本。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网商银行净息差(NIM)为3.1%,较2024年同期的3.5%收窄0.4个百分点[0],成为利息净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
尽管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25年上半年为1.2%)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商业银行不良率1.6%[4]),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2025年上半年,网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4年的1.8%升至2.3%[0],反映出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
为应对潜在风险,网商银行不得不计提更多贷款损失准备(2025年上半年拨备覆盖率为350%,较2024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0])。风险成本的上升(上半年风险成本率为1.5%,较2024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0]),不仅侵蚀了净利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5.6%[0]),也间接影响了营收的增长能力(因为银行需预留更多资金应对风险,无法将资金用于扩张业务)。
互联网银行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微众银行(专注个人消费贷款)、新网银行(专注小微企业贷款)等机构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市场的投入。券商AP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商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的份额为18.2%,较2024年同期的21.5%下降3.3个百分点[0]。
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策略(如微众银行推出“小微企业税务贷”,基于企业税务数据发放贷款;新网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获取企业交易数据),使得网商银行的“大数据+信用贷款”模式优势减弱。此外,传统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也加速布局小微企业线上贷款(2025年上半年传统银行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5]),进一步挤压了网商银行的市场空间。
2025年以来,监管层对互联网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网商银行2025年营收下滑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展望未来,网商银行需通过优化营收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如发展理财、供应链金融业务)、强化数据优势(与蚂蚁集团旗下的淘宝、天猫等平台深化合作,获取更多企业交易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信用评估模型,降低不良贷款率)等方式,应对营收下滑的压力。
若需更深入的分析(如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横向对比、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的细分领域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尽的财务数据与行业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