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日产汽车中国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财务表现、市场地位及电动化转型策略,揭示其面临的营收放缓、新能源竞争力不足等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潜力。
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核心合资企业为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株式会社(Nissan Motor Co., Ltd.)于2003年合资成立,双方各持50%股权。东风日产是日产汽车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主要负责乘用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旗下拥有轩逸、奇骏、天籁等知名车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分析所使用的财务数据来源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该公司为东风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主要从事轻型商用车业务(如轻卡、工程车等),并非东风日产的直接上市平台。由于东风日产未单独上市,其财务数据未公开披露,故本文通过东风集团及东风汽车股份的相关数据间接反映合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结合行业趋势进行推断。
根据东风汽车股份2025年三季报([0]),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70.11亿元(同比微增1.2%),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5.6%),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营收增长主要来自轻型商用车市场的份额提升(如工程车、新能源轻卡的需求增长),但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如钢材、芯片)上涨、供应链成本增加,以及终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
截至2025年9月末,东风汽车股份总资产163.3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10.76亿元(占比67.8%),主要由货币资金(34.75亿元)、应收账款(32.25亿元)及存货(10.51亿元)构成,流动性充足。流动负债66.34亿元,流动比率1.67(≥1.5为合理水平),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但长期来看,公司非流动资产52.57亿元(占比32.2%),主要为固定资产(11.52亿元)及长期股权投资(13.95亿元),长期负债仅3.30亿元,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需警惕固定资产折旧及股权投资收益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2025年前三季度,东风汽车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8亿元(同比下降180%),主要因应收账款增加(同比增长12%)及存货周转放缓(存货周转率从去年同期的8.2次降至7.5次),导致资金占用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4亿元(同比下降25%),主要用于固定资产购置(如新能源轻卡生产线升级)及长期股权投资(如布局智能驾驶技术)。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7亿元(同比下降30%),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及分配股利。
现金流为负反映公司当前处于扩张期(如新能源转型投入),但需平衡投资与资金流动性,避免资金链风险。
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约2300万辆(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主要因经济下行压力及消费升级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800万辆(同比增长25%),占比34.8%,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根据乘联会数据([0]),2025年1-9月,东风日产乘用车销量约50万辆(同比下降8%),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5.2%降至4.5%。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为应对市场压力,东风汽车股份2025年推出新能源轻卡系列(如东风EV300),销量同比增长35%,占公司总销量的12%(去年同期为8%);同时,加大智能驾驶技术投入(如L2+级辅助驾驶系统),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公司通过“降本增效”计划(如优化供应链、减少冗余产能),降低运营成本约5%。
日产汽车2023年推出“日产Ambition 2030”战略,计划到2030年推出23款新能源车型(其中15款为纯电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将东风日产作为电动化转型的核心平台,计划到2027年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覆盖轿车、SUV等细分市场。
东风日产目前已推出Ariya(纯电动SUV)、轩逸·电驱版(插混车型)等新能源产品,但销量表现不佳(2025年1-9月新能源销量占比仅4%)。主要问题在于:
为提升新能源竞争力,东风日产2025年宣布加大本土化研发投入(如在武汉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聚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同时,与东风集团旗下的东风新能源(专注于纯电动乘用车)展开合作,共享技术与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东风日产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核心合资企业,仍具备品牌影响力(如轩逸的市场认可度)、供应链优势(如与东风集团的协同效应)及全球技术资源(如日产的e-POWER混动技术)等核心竞争力。若能加快新能源产品的推出(如2026年计划推出的纯电动轿车)、优化产品结构(如增加SUV、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及降低成本(如本土化采购),有望实现市场份额的企稳回升。
东风日产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核心合资企业,当前面临营收增速放缓、盈利压力加大、新能源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但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新能源转型及本土化研发,仍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未来,合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取决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速度,以及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公开资料,因东风日产未单独上市,部分数据为间接推断,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