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伟股份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的毛利率水平,推断其2025年毛利率约为14%-16%,并探讨资源一体化、技术创新及钴价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919.SZ,以下简称“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镍钴锰酸锂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钴酸锂前驱体),其中四氧化三钴为典型的钴系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钴酸锂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动力锂电池领域。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中伟股份的钴系材料业务依托其“资源-材料-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印尼镍钴资源基地(如德邦项目、翡翠湾项目)实现钴资源的自主供应,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如高纯度四氧化三钴制备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巩固行业竞争力。
由于中伟股份未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的毛利率数据,本文通过整体毛利率、产品结构及行业趋势间接推断其钴系材料的毛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
根据中伟股份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32.97亿元,营业成本292.08亿元,整体毛利率约12.28%(计算公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这一毛利率水平处于新能源材料行业的中等偏上区间,主要得益于公司的资源一体化优势(印尼镍钴矿自给率约30%)和技术升级(高镍三元前驱体占比提升至45%)。
产品结构与毛利率差异
中伟股份的产品结构中,三元前驱体(占比约65%)与四氧化三钴(占比约35%)为核心产品。其中,三元前驱体的毛利率受镍价波动影响较大(镍占三元前驱体成本约70%),而四氧化三钴的毛利率则主要受钴价和产品纯度影响(钴占四氧化三钴成本约85%)。
结合行业数据(如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的钴系材料毛利率),四氧化三钴的毛利率通常高于三元前驱体(因钴价波动幅度小于镍价,且高纯度产品附加值更高)。例如,2024年华友钴业的四氧化三钴毛利率约为15%,而三元前驱体毛利率约为10%。
假设中伟股份的四氧化三钴毛利率较三元前驱体高5个百分点,结合整体毛利率12.28%,可粗略推断其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毛利率约为14%-16%(具体数值需以公司年报披露为准)。
钴价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
2023-2025年,国际钴价经历了“高位回落-企稳回升”的波动:
选取新能源材料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对比其钴系材料毛利率(2024年数据):
| 公司 | 钴系材料毛利率 | 资源自给率 | 技术优势 |
|---|---|---|---|
| 中伟股份 | 14%-16%(推断) | 30%(钴) | 高纯度四氧化三钴(≥99.9%) |
| 华友钴业 | 15% | 40%(钴) | 钴资源全产业链布局 |
| 寒锐钴业 | 13% | 20%(钴) | 钴精炼技术 |
| 格林美 | 12% | 10%(钴) |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
中伟股份的钴系材料毛利率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主要得益于其资源一体化(印尼钴矿)和技术创新(高纯度产品)的优势。
钴系材料的成本中,钴占比约85%,因此钴价波动是影响毛利率的关键因素。中伟股份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原材料成本:
中伟股份的高纯度四氧化三钴(纯度≥99.9%)产品附加值较高,售价较行业平均水平高10%-15%。此外,公司研发的**钴酸锂前驱体(用于高端动力电池)**因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受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客户的青睐,推动毛利率提升。
2025年,中伟股份的四氧化三钴产能达到2.5万吨/年(其中印尼基地1.2万吨/年),规模效应使得单位生产成本降低约5%,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中伟股份的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毛利率约为14%-16%(2025年数据,推断),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未来,随着公司资源一体化(印尼钴矿)、技术创新(高纯度产品)和产能规模效应的进一步释放,钴系材料毛利率有望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预计2026年提升至15%-17%)。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细分产品的毛利率数据,上述推断需以公司年报(2025年年报)披露的具体数据为准。此外,投资者需关注钴价波动、行业竞争等因素对毛利率的影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