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拉卡拉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中的战略定位、业务进展及竞争优势,探讨其作为首批获得数字人民币受理许可的支付机构如何依托场景与技术优势推动数字货币普及,并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
拉卡拉(300773.SZ)作为国内首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自2020年起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生态,依托其在支付领域的场景积累与技术优势,成为数字人民币推广的核心参与者之一。本文从战略定位、业务进展、财务支撑、竞争优势及挑战展望等维度,对其数字货币布局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拉卡拉于2020年10月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批获得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其战略定位明确为“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的先行参与者”,核心目标是通过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连接商户与消费者,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实体场景中的普及。
结合公司“商户数字化经营服务商”的整体定位,数字货币布局是其“推广数字支付、共享数字科技、兑现数据价值”经营战略的重要延伸,旨在通过数字人民币提升支付服务的附加值,助力商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拉卡拉作为支付机构,拥有多年的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技术积累(如POS机终端、移动支付SDK等)。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受理终端适配(如升级POS机支持数字人民币收款)、支付流程优化(如实现数字人民币与现有支付方式的无缝切换)及安全技术保障(如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加密与反欺诈)。
尽管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约943万元)占营收比例较低(0.23%)[1],但考虑到数字人民币研发与现有支付技术的协同性,其技术投入主要集中在终端升级与系统适配,而非全新技术开发,因此投入效率较高。
拉卡拉的核心业务是为实体小微企业提供收单服务(占总营收的主要部分)及为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支付服务[0]。这些场景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提供了天然的落地场景:
拉卡拉的支付业务为数字货币布局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40.7亿元,其中支付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0%[1]。2023年,公司支付交易金额达4.51万亿元,其中扫码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1%[1],显示其支付场景的高活跃度。
尽管数字人民币相关收入尚未单独披露,但支付业务的高增长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提供了用户基础与资金流支持。此外,公司的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约943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技术升级,间接支撑了数字人民币的技术适配。
拉卡拉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早期合作机构,首批获得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许可,积累了政策资源与技术经验,在数字人民币推广中占据先机。
拉卡拉服务的实体小微企业超过千万家,个人用户数亿,覆盖餐饮、零售、医疗等多个高频支付场景,这些场景是数字人民币推广的核心战场,拉卡拉的场景优势使其能够快速将数字人民币嵌入现有支付流程。
拉卡拉拥有多年的支付技术积累,如POS机终端技术、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等,能够快速适配数字人民币的支付需求(如终端升级、支付流程优化),降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成本。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的扩大(如2024年以来试点城市增加至20多个),拉卡拉作为先行参与者,有望借助其场景与技术优势,提升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的收入占比。预计未来3-5年,数字人民币业务将成为拉卡拉的重要增长引擎,推动公司从“支付服务商”向“数字人民币生态服务商”转型。
拉卡拉的数字货币布局以“先行参与者”为战略定位,依托支付业务的场景与技术积累,通过终端适配、场景拓展及增值服务,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尽管面临用户习惯与竞争的挑战,但先发优势与场景优势使其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深入,拉卡拉有望实现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整体业绩提供新的支撑。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