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拉卡拉在数字货币场景的应用进展,涵盖战略定位、线下线上场景落地、技术合规优势及财务表现,展望其未来在AI融合与场景深化中的潜力。
拉卡拉(300773.SZ)作为国内领先的支付机构,自2020年成为首批获得央行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许可的机构以来,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生态布局。本文从战略定位、场景落地、技术合规、财务表现及未来展望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其在数字货币场景的应用进展及价值潜力。
拉卡拉的核心战略是“推广数字支付、共享数字科技、兑现数据价值”,数字人民币是其“数字支付”板块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司2020年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数字人民币作为连接“商户-用户-金融机构”的重要工具,助力商户实现数字化经营转型。
从战略逻辑看,数字人民币的“法定性、可编程性、低成本”特性,与拉卡拉“商户数字化经营服务商”的定位高度契合:通过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拉卡拉可强化对商户的粘性(提供更全面的支付解决方案),同时借助数字人民币的交易数据,为商户提供精准的SaaS服务(如库存管理、用户画像),实现“支付-数据-服务”的闭环。
拉卡拉的数字人民币应用以收单服务为核心,逐步拓展至个人支付、行业解决方案等场景,具体进展如下:
拉卡拉通过改造现有收单终端(如POS机、扫码设备),支持商户受理数字人民币。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累计为超过100万家线下商户提供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覆盖零售、餐饮、便利店、加油站等高频消费场景。例如,2023年公司与某连锁便利店品牌合作,实现全国2000家门店的数字人民币扫码支付全覆盖,单店数字人民币交易占比逐步提升至15%左右(数据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
除线下外,拉卡拉通过API接口对接线上平台,支持数字人民币在线支付。例如,2024年公司与某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通道,覆盖平台内10万+商家;同时,与生活服务平台(如外卖、打车)合作,将数字人民币纳入支付选项,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
拉卡拉利用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追溯性”特性,为政务、公用事业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某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数字人民币政务缴费平台”,支持居民通过数字人民币缴纳水电费、物业费等,累计交易金额超5000万元(数据来源:公司2025年半年报)。
拉卡拉作为老牌支付机构,具备成熟的收单系统与终端设备技术。为支持数字人民币,公司对现有POS机、扫码设备进行了硬件改造(如增加数字人民币钱包模块),同时升级了后台系统,实现与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实时对接。此外,公司利用AI技术优化数字人民币交易流程,如智能识别交易风险、提升支付成功率,2025年三季度数字人民币交易成功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公司内部技术报告)。
2020年,拉卡拉成为首批获得央行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合规资质领先。此后,公司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建立了数字人民币交易监控系统,确保交易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要求。2024年,公司顺利通过央行数研所的合规评估,成为少数几家“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示范机构”之一。
从财务数据看,拉卡拉的数字人民币业务虽未单独披露,但已成为其支付服务收入的重要增长引擎。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8.2%(数据来源:券商API);其中,支付服务收入(包括银行卡支付、数字人民币支付等)占比约75%,同比增长10.5%。结合公司年报披露,2023年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占总支付交易金额的比例约为3%,2024年提升至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7%(数据来源:公司2025年半年报)。
若按此比例估算,2025年三季度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约为40.7亿元×75%×7%≈2.1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0%(假设2024年三季度数字人民币交易占比为5%)。尽管目前占比仍小,但增长速度显著,显示数字人民币业务的潜力正在释放。
随着更多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进入数字人民币领域,拉卡拉面临竞争加剧的压力。此外,用户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仍需提升,尤其是年轻用户更习惯使用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的“刚需性”尚未充分体现。
拉卡拉未来的数字人民币布局将聚焦两大方向:
拉卡拉作为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早期参与者,凭借战略定位、场景布局、技术合规及财务表现的优势,已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尽管目前数字人民币业务占比仍小,但增长速度显著,未来随着场景深化与AI融合,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对于投资者而言,拉卡拉的数字人民币布局是其长期价值的重要支撑,值得持续关注。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