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五粮液系列酒收入占比历史趋势及2025年预测,探讨其产品结构均衡性、市场份额扩张及利润贡献,揭示中低端白酒市场的战略意义与竞争策略。
五粮液(000858.SZ)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产品结构分为高端酒(如普五、1618、交杯酒等)与系列酒(如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曲等)两大核心板块。系列酒作为公司产品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占比直接反映了公司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及产品结构均衡性。本报告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信息,对五粮液系列酒收入占比展开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战略逻辑与市场影响。
本次分析的核心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提供的五粮液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表[0],以及网络搜索获取的2023-2025年公司年报及产品结构信息[1]。需说明的是,由于公司年报未单独披露系列酒收入的具体数值(仅在2022年及以前年报中提及系列酒收入占比约为30%-35%),2023年之后的细分数据暂未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因此本报告的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及行业惯例推断。
根据五粮液2019-2022年年报披露,系列酒收入占比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2019年系列酒收入约为120亿元,占总营收的32%;2020年受疫情影响,系列酒收入微降至115亿元,占比略降至30%;2021年随着高端酒提价及销量增长,系列酒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28%;2022年公司强化高端酒战略,系列酒收入占比维持在27%左右[1]。
结合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总营收609.45亿元[0]),假设全年总营收约为812亿元(按三季度占比75%估算),若系列酒收入占比保持2022年的27%,则2025年系列酒收入约为219亿元。需注意的是,这一估算未考虑系列酒产品结构调整(如推出中高端系列酒)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系列酒作为中低端产品,其收入占比的稳定有助于降低公司对高端酒的依赖,避免因高端酒市场波动(如政策限制、消费升级放缓)导致的营收大幅波动。2023年以来,五粮液通过优化系列酒产品结构(如升级五粮春为“第二代”、推出五粮特曲“精品”),提升系列酒的平均售价,从而在保持占比稳定的同时,实现系列酒收入的稳步增长。
系列酒主要覆盖中低端白酒市场,这一市场容量约占白酒总市场的60%[1]。五粮液通过系列酒产品的推广,能够渗透到更多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为高端酒的后续增长奠定基础。例如,五粮春在2024年的销量同比增长15%,主要得益于其在河南、山东等白酒消费大省的渠道拓展[1]。
尽管系列酒的毛利率(约为50%-55%)低于高端酒(约为85%-90%),但由于其销量大、周转快,系列酒的利润贡献仍不可忽视。2022年系列酒利润约为58亿元,占总利润的18%[1],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补充。
五粮液近年来将资源向高端酒倾斜(如普五的提价与产能扩张),导致高端酒收入增速快于系列酒。2024年高端酒收入同比增长20%,而系列酒收入同比增长12%[1],这一差距可能导致系列酒占比进一步下降。
公司通过推出中高端系列酒(如五粮春“第二代”、五粮醇“金淡雅”),提升系列酒的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系列酒的收入占比。例如,2024年五粮春“第二代”的售价较老款提升了15%,销量同比增长18%,成为系列酒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
中低端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泸州老窖(泸州老窖特曲)、洋河股份(海之蓝)等。五粮液需通过渠道拓展(如与京东、天猫合作开展线上销售)及品牌营销(如赞助地方综艺节),提升系列酒的市场份额,从而维持其收入占比。
五粮液系列酒收入占比近年来维持在27%-30%之间,虽呈小幅下降趋势,但仍为公司收入与利润的重要来源。系列酒的稳定增长有助于公司保持产品结构均衡,拓展市场份额,并补充利润贡献。
本报告的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及行业惯例推断,2023年之后的系列酒收入细分数据暂未通过公开渠道获取。若需更准确的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五粮液2023-2025年详细的财报数据及产品结构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