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半旬 中伟股份循环经济业务分析:全产业链布局与财务表现

深度解析中伟股份循环经济业务,涵盖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与回收循环的全产业链布局,分析其财务表现、行业地位及未来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中伟股份循环经济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伟股份”,300919.SZ)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企业,聚焦镍、钴、磷、钠等新能源材料领域,构建了“一次/二次资源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终端资源回收与循环”的全产业链生态。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循环经济已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伟股份的闭环布局不仅降低了资源依赖,更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行业地位、挑战与展望四大维度,对其中循环经济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循环经济业务布局:全产业链闭环的核心逻辑

中伟股份的循环经济体系以“资源-制造-回收”为核心,覆盖新能源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其布局的关键在于一体化协同,通过资源自供与回收循环降低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1. 资源开发:原生资源的战略布局

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与产能扩张,锁定镍、钴等关键资源。其中,印尼作为全球镍矿主产区,是公司资源布局的核心:

  • 印尼德邦项目:建成产能5万金属吨/年,采用富氧侧吹技术,实现镍矿的高效冶炼;
  • 印尼翡翠湾项目:产能5万金属吨/年,已满负荷运行,产出的镍产品直接供应公司三元前驱体生产线;
  • 印尼NNI项目、中青新能源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合计规划产能10万金属吨/年。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印尼镍产品产出超3.5万金属吨(含参股项目),自供率提升至60%以上,有效对冲了镍价波动风险(2025年镍价中枢较2024年上涨15%)。

2. 材料制造:新能源材料的核心产能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三元前驱体(用于三元正极材料)和四氧化三钴(用于钴酸锂正极材料),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

  • 三元前驱体产能:截至2025年三季度,产能达20万金属吨/年,市场份额约18%(行业第一梯队);
  • 四氧化三钴产能:产能5万金属吨/年,市场份额约25%(全球领先)。
    这些产品通过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大客户的长期合作,嵌入全球新能源电池供应链,为循环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制造端”支撑。

3. 回收循环:终端资源的闭环利用

公司通过“电池回收-金属提取-材料再制造”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公司已建成电池回收产能2万金属吨/年(主要回收镍、钴、锂等金属),金属回收率超过90%(行业领先水平)。回收的金属将重新用于三元前驱体生产,形成“电池-材料-电池”的闭环,降低了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三、循环经济财务表现:一体化协同的效益释放

中伟股份的循环经济布局已逐步转化为财务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提升长期抗风险能力上。

1. 整体财务概况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收入332.97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11.07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循环经济相关业务(资源开发+回收)贡献了约35%的总收入(估算值),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成本控制:资源自供的红利

印尼镍矿的自供率提升,显著降低了原材料成本。2025年三季度,公司镍原料成本较2024年同期下降8%(主要因自供率提升),推动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从2024年的10.5%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12.3%

3. 研发投入:技术驱动的循环效率

公司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研发,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8.29亿元(占总收入的2.49%),主要用于:

  • 镍矿冶炼技术(富氧侧吹、RKEF):提高镍回收率(从85%提升至92%);
  • 电池回收技术:提升锂、钴等金属的提取效率(锂回收率从70%提升至85%);
  • 材料再制造技术:降低回收材料的杂质含量(从0.5%降至0.1%)。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为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循环经济行业地位: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中伟股份的循环经济布局使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主要竞争力体现在:

1. 市场份额领先

  • 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约18%,仅次于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循环(20%);
  • 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场份额约25%,位居全球第一;
  • 电池回收:国内市场份额约15%,处于行业前列。

2. 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全球顶级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循环经济产品(如回收的镍、钴)已进入这些客户的供应链,说明其产品质量与可持续性得到认可。

3. 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的富氧侧吹冶炼技术(镍回收率92%)、电池回收技术(金属回收率90%)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壁垒较高,难以被中小企业复制。

五、挑战与展望

1. 面临的挑战

  • 资源价格波动:镍、钴等金属价格波动仍会影响公司成本(如2025年镍价上涨15%,导致原材料成本增加约5亿元);
  • 回收规模化瓶颈:电池回收业务目前仍处于布局阶段,规模化效应尚未完全释放(2025年回收收入占比约5%);
  • 政策不确定性:环保要求提高可能增加回收成本(如危废处理费用上涨),但也会推动行业整合。

2. 未来展望

  • 行业增长机遇: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达3000万辆),带动电池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的需求增长;
  • 政策支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率”,中伟股份的循环经济布局符合政策导向;
  • 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的增加将提升回收效率(如锂回收率从85%提升至90%),降低成本,推动回收业务规模化;
  • 一体化优势:资源-制造-回收的闭环布局,将帮助公司抵御资源价格波动,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六、结论

中伟股份的循环经济业务布局完整、财务表现良好、行业地位领先,是其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增长与循环经济政策的支持,公司的循环经济业务有望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未来,公司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回收效率,扩大产能,以保持在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资料、财务报表及行业分析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