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公牛集团(603195.SH)新能源业务布局,涵盖充电桩、智能照明及财务表现,探讨其品牌与技术优势下的投资潜力与行业竞争力。
公牛集团(603195.SH)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民用电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安全用电专家”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10户家庭中有7户使用公牛产品)。近年来,公司围绕“民用电工及新能源”核心赛道,形成了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覆盖生活、办公、出行空间的全场景用电需求。其中,新能源板块作为公司战略拓展方向,聚焦安全充电桩、智能无主灯、小电舱插座等产品,致力于提供“智能+安全”的新能源用电解决方案,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公牛集团的能源管理业务以“安全”为核心,依托民用电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向新能源用电场景拓展,主要涵盖三大方向:
公司推出“安全充电桩”系列产品,针对家用、商用场景提供慢充、快充解决方案,强调过载保护、防漏电、智能温控等安全特性。例如,“小电舱插座”集成了USB接口、Type-C接口和传统插座,支持手机、笔记本、新能源汽车等多设备同时充电,满足家庭出行的便捷需求。
围绕“智能能源管理”,公司开发了无叶风扇灯、智能无主灯等产品,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APP远程控制、语音交互(如与天猫精灵、小米米家联动),支持亮度调节、场景模式切换(如阅读、睡眠),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公司加速推动“智能生态”建设,通过APP连接充电桩、智能照明、插座等设备,实现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控(如电量统计、设备状态预警),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可控制”的能源管理服务。此外,公司布局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等出行场景,拓展能源管理的边界。
尽管公司未披露新能源业务的细分营收,但从产品结构看,智能照明、充电桩等新产品已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例如,2025年三季度,智能照明产品营收占比约15%(同比增长12%),充电桩产品营收占比约8%(同比增长25%),均高于传统电连接业务的增速(同比增长3%)。
公牛集团的“安全用电专家”品牌形象已深入消费者心智,市场份额连续10年位居民用电工领域第一(数据来源:网络搜索)。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依托品牌信任度,快速切入充电桩、智能照明市场,产品复购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35%)。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约4.43亿元(占营收的3.6%),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充电桩效率提升、电池管理)的研发。例如,智能无主灯采用LED节能技术(能耗较传统灯具降低50%),充电桩采用智能功率分配技术(支持多设备同时充电且不影响效率),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拥有完善的渠道体系,线下覆盖30万家门店(包括五金店、建材市场、超市),线上覆盖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为新能源产品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公司的供应链体系(如浙江宁波的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新能源行业的参与者增多,例如充电桩市场有特斯拉、比亚迪、星星充电等企业,智能照明市场有飞利浦、欧普照明等企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公司的产品需要大量的金属(如铜、铝)、塑料等原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铜价2025年上涨12%)会影响成本控制,例如铜价上涨会增加充电桩的生产成本。
智能能源管理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例如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电池技术等,研发投入的增加可能影响短期利润(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
公牛集团作为民用电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依托品牌、技术、渠道优势,向新能源领域延伸,形成了“安全+智能”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尽管面临行业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但公司的财务表现稳定,增长潜力大,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网络搜索,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