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渤海银行2024-2025年拨备覆盖率数据,结合监管要求、资产质量及行业对比,评估其风险抵御能力。数据显示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178.5%,显著高于150%监管红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至1.15%,拨备充足性良好。
拨备覆盖率(Probability of Coverage Ratio, PCR)是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拨备覆盖率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 不良贷款余额 × 100%
其本质反映银行对已识别不良贷款的损失覆盖能力,数值越高,说明银行计提的风险准备越充足,应对不良贷款损失的能力越强。
从监管要求看,中国银保监会自2018年起将拨备覆盖率的最低监管标准设定为150%(《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旨在确保银行有足够的缓冲应对信用风险。此外,监管机构会根据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和风险偏好,提出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要求更高的覆盖率)。
根据券商API数据[0],渤海银行(09668.HK)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中报的核心财务指标如下:
| 指标 | 2024年末 | 2025年中报 | 同比变化 |
|---|---|---|---|
| 拨备覆盖率(%) | 182.3 | 178.5 | -3.8个百分点 |
| 不良贷款率(%) | 1.18 | 1.15 | -0.03个百分点 |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亿元) | 126.7 | 131.2 | +3.6% |
| 净利润(亿元) | 68.9 | 36.1 | +2.1%(半年度) |
渤海银行178.5%的拨备覆盖率远高于150%的监管红线,缓冲空间达28.5个百分点,说明其对不良贷款的覆盖能力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达标压力”。
拨备覆盖率的充足性需与不良贷款率结合分析。渤海银行2025年中报不良贷款率1.15%,低于同期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23%,据2024年银保监会数据),且连续三年下降。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的实际信用风险较小,无需计提过高的拨备即可覆盖不良损失。
从“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总额)/(不良贷款/贷款总额)”的拆解看,渤海银行2025年中报“贷款损失准备占比”为2.06%(131.2亿元/6360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15%,两者的比值(178.5%)处于合理区间,未出现“过度计提”或“计提不足”的情况。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末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为185%,渤海银行182.3%的覆盖率略低于行业平均,但高于部分同业(如民生银行175%、中信银行178%)。结合其更低的不良贷款率(1.18% vs 行业平均1.23%),渤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处于“资产质量-拨备计提”的匹配区间,充足性不弱于同业。
拨备覆盖率的充足性不仅要看已识别的不良贷款,还要考虑“隐性不良”(如关注类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根据2024年年报,渤海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3%,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为85%(监管要求≤100%),说明隐性不良压力较小。
假设未来不良贷款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1.35%),按150%的监管要求,需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约4.5亿元(6360亿元×0.2%×150%),而渤海银行2025年中报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131.2亿元,足以覆盖这一潜在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渤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充足性良好,主要依据如下:
需关注的潜在风险:若未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压缩拨备覆盖率。但从当前数据看,渤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足以应对短期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包含2025年全年数据,后续需关注三季报及年报的更新。)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