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渤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财务表现、战略布局及行业竞争态势,涵盖零售贷款、存款、中间业务等核心板块,展望2025年发展目标与挑战。
渤海银行(9668.HK)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总部位于天津,注册资本144.5亿元。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结构转型加速,零售金融已成为渤海银行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本文从业务构成、财务表现、战略布局、行业竞争等维度,对其零售金融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渤海银行是中国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第一大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比25.00%),第二大股东为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占比19.99%),第三大股东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占比13.67%)。依托股东资源,该行在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向全国市场拓展。
渤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涵盖零售贷款、零售存款、中间业务三大板块:
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业务收入达120亿元,占总收入的32%,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增速为15%,高于整体业务增速(10%),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占零售收入的60%(72亿元),理财业务收入占20%(24亿元),信用卡手续费占10%(12亿元)。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优于整体水平:2024年末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8%,较整体不良率(1.1%)低0.3个百分点。其中,房贷不良率仅0.3%(优质资产),消费贷不良率1.2%(受经济下行影响略有上升),经营贷不良率0.9%(低于行业平均1.5%)。该行通过“大数据风控+人工审核”双轮驱动,有效控制了零售贷款风险。
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存款成本率为1.8%,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储蓄存款占比提升(从2023年的55%升至60%)及理财业务结构化调整(净值型产品占比从70%升至85%)。存款成本的下降,有效缓解了净息差压力(2024年净息差2.1%,较2023年微降0.1个百分点)。
渤海银行将“数字化”作为零售战略核心,2024年科技投入占比3.5%(较2023年提升0.5个百分点)。推出“渤海数字钱包”,整合移动支付、理财、贷款等功能,2024年末用户数量达500万,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此外,该行通过AI智能客服、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工具,提升客户运营效率,2024年线上获客占比从2023年的30%升至40%。
为拓展获客渠道,渤海银行与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场景化消费贷与经营贷产品:
渤海银行针对不同客群推出个性化服务:
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贷款市场份额为1.6%,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8(前7名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零售业务收入占比32%,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35%),但增速(15%)高于平均(12%),显示出较强的增长潜力。
渤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收入贡献持续提升,资产质量优于行业平均。通过数字化转型、场景化拓展、客群精细化战略,该行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头部股份制银行相比,仍存在规模小、中间业务占比低等差距。未来,若能进一步强化科技投入、深化生态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渤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该行的核心利润来源。
展望2025年,渤海银行零售业务目标为:零售贷款余额突破3,500亿元(增速9%),零售收入占比提升至35%,线上获客占比达到50%。若能实现上述目标,该行将在股份制银行零售赛道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