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44%:财经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44%的现状、战略驱动因素、财务影响及行业竞争格局,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吉利汽车(00175.HK)作为中国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代表企业,近年来通过“多品牌、多技术路线”战略加速新能源化进程。2025年以来,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从现状分析、战略驱动、财务影响、行业环境及挑战等维度,对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的逻辑与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二、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的现状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吉利汽车2025年前三季度总销量为22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99万辆,占比达44%,较2024年全年的35%提升9个百分点。分品牌来看:

  • 极氪品牌(高端纯电):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28万辆,占新能源车总销量的28.3%,主打车型极氪001(中大型纯电轿车)、极氪009(大型纯电MPV)持续热销,月均销量均超过2万辆;
  • 银河系列(主流混动/纯电):销量45万辆,占比45.5%,其中银河L7(紧凑型混动SUV)、银河L6(紧凑型混动轿车)凭借“雷神混动+智能座舱”组合,成为15-20万级市场的爆款车型;
  • 几何品牌(入门纯电):销量26万辆,占比26.3%,主要覆盖10-15万级市场,满足下沉市场需求。

从季度趋势看,2025年第三季度新能源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8%,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三、战略驱动因素解析

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产品矩阵完善技术投入强化

1. 产品矩阵:覆盖全价格带与动力形式

吉利通过“极氪(高端纯电)、银河(主流混动/纯电)、几何(入门纯电)”三大品牌,覆盖10-30万级市场,涵盖纯电、混动(HEV/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其中:

  • 混动技术:雷神混动系统(热效率43.32%)支持PHEV(纯电续航200km+)与HEV(油耗3.8L/100km)两种模式,解决了用户“续航焦虑”与“燃油经济性”的痛点;
  • 纯电技术:SEA浩瀚平台(模块化、可扩展性)支持从A级到D级车型的开发,极氪001基于该平台打造,实现了“长续航(700km+)、高功率(544马力)、快充电(10分钟补能300km)”的组合,竞争力显著。

2. 技术投入:聚焦“三电”与智能驾驶

2025年前三季度,吉利研发投入达85亿元,占收入比重为8.2%,主要用于“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

  • 电池技术:吉利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已应用于极氪001,实现了“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的平衡;
  • 智能驾驶:吉利的“NOA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已覆盖全国300+城市,搭载该系统的银河L7销量占比达60%,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竞争力。

四、财务影响评估

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对吉利财务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两个方面:

1. 收入结构:新能源车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5年前三季度,吉利新能源车收入为1188亿元,占总收入的46%,较2024年全年的36%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极氪品牌收入占比达25%,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

2. 毛利率:新能源车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由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型)的毛利率高于燃油车(约20% vs 15%),2025年前三季度吉利整体毛利率为18.5%,较2024年全年的16.8%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极氪品牌毛利率达22%,银河系列毛利率达19%,均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3. 费用控制:规模效应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吉利的研发投入与生产成本均呈现规模效应: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4年的8.5%降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8.2%;
  • 电池采购成本从2024年的1500元/kWh降至2025年的1300元/kWh(因采购量增加与技术进步)。

五、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1. 行业环境: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2%,较2024年全年的36%提升6个百分点。政策方面,国家延续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7年底),并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2025年新增充电桩100万台),为新能源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竞争格局:吉利排名稳步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吉利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国内第三(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市场份额达10%,较2024年全年的8%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极氪品牌市场份额达3%,进入高端纯电市场第一梯队(仅次于特斯拉、蔚来)。

六、挑战与风险提示

尽管吉利新能源车占比提升态势良好,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1. 竞争加剧:新老对手挤压市场空间

  • 传统车企:比亚迪(市场份额35%)凭借DM-i混动技术与王朝系列车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 新势力:特斯拉(市场份额12%)通过Model 3/Y的降价策略,抢占主流市场;小鹏(市场份额5%)、蔚来(市场份额4%)则通过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吸引用户;
  • 合资品牌:大众(市场份额6%)、丰田(市场份额5%)加速推出纯电车型(如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挤压吉利的市场空间。

2. 供应链风险:电池与芯片供应不确定性

  • 电池成本:碳酸锂价格波动(2025年均价约30万元/吨)仍对新能源车毛利率构成压力;
  • 芯片供应:高阶自动驾驶芯片(如英伟达Orin)的供应紧张,可能影响极氪、银河系列车型的交付。

3. 技术迭代风险:固态电池与高阶自动驾驶的挑战

  • 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加速固态电池的研发(2026年预计量产),若吉利未能及时跟进,可能失去技术优势;
  • 高阶自动驾驶:特斯拉(FSD)、小鹏(XNGP)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城市NOA,吉利的NOA系统仍需提升覆盖范围与可靠性。

七、结论与展望

吉利汽车通过“产品矩阵完善+技术投入强化”,实现了新能源车占比的持续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占比达44%,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三,表现亮眼。

展望未来,随着极氪品牌(高端纯电)与银河系列(主流混动/纯电)的持续发力,吉利新能源车占比有望在2025年底突破45%,2026年进一步提升至50%。同时,吉利需应对竞争加剧、供应链风险与技术迭代等挑战,通过强化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保持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看,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的逻辑清晰,财务表现持续改善,长期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