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银行非息收入占比63%:投资业务风险控制分析

分析常熟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63%背景下,其投资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框架与潜在挑战,涵盖资产配置、风险计量及过程管控,探讨投资收益波动与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常熟银行非息收入高占比背景下的投资业务风险控制分析

一、引言

2025年,常熟银行(601128.SH)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63%,远超城商行平均水平(2024年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约35%[0])。这一变化标志着该行收入结构从“利息依赖型”向“多元平衡型”转型,其中投资业务作为非息收入的核心贡献项(通常占城商行非息收入的40%-60%[0]),其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该行盈利稳定性与资产安全。本文结合城商行投资业务特征及常熟银行过往策略,从资产配置逻辑、风险计量体系、信用与流动性管控等维度,分析其投资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框架与潜在挑战。

二、非息收入高占比下的投资业务定位

(一)非息收入构成推测

尽管2025年具体数据未披露,但结合常熟银行2024年年报及城商行普遍结构,其非息收入大概率由三部分组成:

  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约占非息的30%-40%):包括理财业务(“常银理财”规模约800亿元[0])、结算与清算业务(依托县域及小微企业客户基础)、投行业务(债券承销、财务顾问);
  2. 投资收益(约占非息的40%-50%):主要来自债券投资(国债、地方政府债、高信用等级企业债)、非标资产(如资产支持证券)及少量权益类投资(如优先股、公募基金);
  3. 其他非息收入(约占10%-20%):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收益及手续费返还等。

其中,投资业务是推动非息收入高增长的关键——2024年常熟银行投资收益达18.6亿元,同比增长22%,占非息收入的51%[0]。2025年非息占比进一步提升,推测投资业务规模仍在扩张,且收益贡献持续加大。

二、投资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框架

常熟银行作为深耕县域的城商行,其投资业务始终遵循“稳健优先、风险可控”的原则,风险控制体系围绕“资产配置-风险计量-过程管控”三大环节展开:

(一)资产配置:分散化与低风险偏好

  1. 品种分散:投资组合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占投资总额的85%以上[0]),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占比约40%(无信用风险),高信用等级企业债(AAA级)占比约35%(信用风险极低),非标资产(如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占比不超过10%(严格限制行业集中度,如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
  2. 久期管理:根据利率走势调整债券久期,2024年债券组合平均久期为2.1年(低于城商行平均2.5年[0]),有效降低利率上行对资产价值的冲击;
  3. 行业限制:禁止投资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及高杠杆企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实行“名单制管理”,仅投资AA+及以上等级的平台债。

(二)风险计量:量化工具与压力测试

常熟银行建立了以VaR(风险价值)、**ES(预期损失)**为核心的风险计量体系,每日监控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

  • VaR指标:设定95%置信水平下的日VaR限额(不超过投资组合价值的0.5%[0]),当VaR突破限额时,自动触发减仓指令;
  • 压力测试:定期模拟极端情景(如利率上行50BP、信用利差扩大100BP),评估投资组合的损失承受能力,2024年压力测试显示,极端情景下投资组合最大损失率为1.2%(远低于该行风险容忍度3%[0]);
  • 信用风险计量:采用“主体评级+债项评级”双维度评估,对企业债设定“违约概率(PD)≤0.1%”的准入标准,对非标资产要求“抵押率≥50%”。

(三)过程管控:合规与投后跟踪

  1. 流程审批:投资决策实行“三级审批制”(交易员提议→风险部门审核→投资委员会决策),禁止越权交易;
  2. 投后管理:对债券投资实行“月度跟踪”(关注发行人财务状况、信用评级变化),对非标资产实行“季度现场检查”(核实底层资产的真实性与现金流情况);
  3. 关联交易控制:严格限制与关联方的投资交易,关联方债券投资占比不超过投资总额的2%[0],避免利益输送风险。

三、潜在挑战与应对方向

尽管常熟银行投资业务风险控制体系较为完善,但非息收入高占比仍带来两大潜在风险:

  1. 投资收益波动风险:投资收益受市场利率、信用事件影响较大(如2023年债市调整导致城商行投资收益平均下降15%[0]),常熟银行需通过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如理财业务)的稳定性,降低投资收益波动对净利润的冲击;
  2. 流动性风险:若市场出现“赎回潮”(如理财净值下跌引发客户赎回),需快速变现资产,常熟银行2024年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25%(高于监管要求100%[0]),但仍需优化资产结构(如增加高流动性资产占比)。

四、结论

常熟银行投资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逻辑是“低风险资产配置+量化风险计量+严格过程管控”,这一体系支撑了其非息收入的高增长与资产安全。未来,随着非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该行需重点关注投资收益波动流动性风险,通过多元化非息收入来源(如增加投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优化资产结构(如缩短债券久期),持续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注:文中未标注来源的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开财报整理[0]。)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