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转型分析:客流增长与业绩下滑的矛盾

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客流增长50%,但整体业绩持续下滑。报告分析转型核心矛盾、供应链瓶颈及未来展望,预测阵痛结束时间与投资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永辉超市转型阵痛分析报告:胖东来模式的救赎与时间考验

一、现状概述:调改店的“局部繁荣”与整体业绩的“持续承压”

永辉超市作为国内零售巨头,2023年以来启动“胖东来模式”转型,聚焦“服务升级、体验优化、品类重构”,部分调改店(如郑州、成都的试点门店)取得显著成效:客流同比增长超50%(部分门店周末客流突破2万人次)、单店营收提升30%-40%(高于传统门店同期表现)、客单价上涨25%(源于品质品类的增加,如进口生鲜、特色熟食占比提升至35%以上)。然而,这些局部亮点未能扭转整体业绩的下滑态势:2024年永辉实现营收892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亏损18亿元,连续第三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下滑至420亿元,亏损扩大至12亿元,调改店的增长仅抵消了传统门店下滑的1/3。

二、反差背后的核心矛盾:转型的“局部有效”与“整体适配性”不足

1. 调改店的“小比例”与传统门店的“大拖累”

截至2025年6月,永辉超市全国门店总数约1900家,其中采用胖东来模式的调改店仅120家(占比6.3%)。尽管调改店单店营收较传统门店高40%,但由于数量占比极低,其对整体营收的贡献仅为8%,无法抵消传统门店(占比93.7%)的营收下滑(2025年上半年传统门店营收同比下降15%)。此外,调改店的高成本(装修、人力、采购成本较传统门店高25%)进一步挤压了整体利润空间——2025年上半年调改店毛利率为22%(高于传统门店的18%),但单店运营成本较传统门店高30%,导致调改店单店净利润仅为传统门店的1.2倍,未能形成显著的利润增量。

2. 模式转型的“供应链瓶颈”与“组织适配性”问题

胖东来模式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与服务体系,但永辉的传统供应链以“生鲜规模化采购”为优势,与胖东来“品质化、差异化”的品类需求存在冲突。例如,胖东来的特色熟食、进口生鲜需要对接小批量、高频率的供应商,而永辉的传统供应链更适合大规模、低频次的采购,导致调改店的品类丰富度(约4000 SKU)仅为胖东来门店(约6000 SKU)的67%,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此外,永辉的组织架构仍以“层级制”为主,与胖东来“扁平化、员工自治”的管理模式存在差距:调改店的员工培训成本较传统门店高50%,但服务满意度(85%)仍低于胖东来的95%,反映出组织文化转型的滞后。

3. 线上业务的“拖累效应”与“协同不足”

永辉的线上业务(永辉生活)近年来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额达10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6亿元。尽管调改店的线下体验提升带动了线上订单量(调改店线上订单占比达20%,高于传统门店的12%),但线上业务的高配送成本(占线上营收的15%)与低客单价(约45元,低于线下的60元)导致其仍处于亏损状态。此外,线上与线下的协同不足:调改店的特色品类(如现制熟食、进口水果)未充分上线,导致线上用户无法享受与线下一致的体验,限制了线上业务的增长潜力。

三、转型阵痛的“时间窗口”:关键变量与未来展望

1. 调改店扩张速度:决定短期业绩修复的核心变量

根据永辉的转型规划,2025年底调改店数量将增至200家(占比10.5%),2026年底增至400家(占比21%)。若调改店单店营收保持30%的增长,2026年调改店营收将达120亿元(占总营收的15%),较2025年提升5个百分点,有望抵消传统门店10%的下滑(假设传统门店营收同比下降10%),推动整体营收实现微增(约1%)。此外,随着调改店数量的增加,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采购成本有望下降5%-8%,运营成本下降10%-15%,推动调改店净利润率从2025年的3%提升至2026年的5%,为整体利润修复提供支撑。

2. 传统门店的“轻量化改造”:缓解下滑压力的重要抓手

永辉针对传统门店推出“轻量化改造”方案,重点优化生鲜品类(增加现制熟食、有机蔬菜占比)、提升服务体验(增加自助收银、送货上门服务),并降低运营成本(关闭低效门店、优化人员配置)。2025年上半年,已有300家传统门店完成轻量化改造,改造后门店营收同比下降幅度从20%收窄至10%,净利润亏损额从每家每月5万元降至3万元。若2026年完成1000家传统门店的轻量化改造,传统门店的营收下滑幅度将进一步收窄至5%,亏损额降至每家每月2万元,为整体业绩修复争取时间。

3. 线上业务的“盈利拐点”: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永辉计划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推动线上业务盈利:一是将调改店的特色品类(如现制熟食、进口水果)上线,提升线上客单价(目标提升至60元);二是优化配送体系(与第三方物流合作,降低配送成本至10%以下);三是推出“会员专属权益”(如线上订单享线下同款折扣),提升用户粘性(目标会员复购率从35%提升至45%)。若这些措施见效,2026年线上业务亏损额有望降至3亿元,2027年实现盈利(净利润率1%),为整体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

四、结论:转型阵痛的“结束时间”与投资逻辑

1. 阵痛结束的时间判断: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

若永辉能按计划完成调改店扩张(2026年底400家)、传统门店轻量化改造(2026年底1000家)及线上业务优化,2026年整体营收有望实现微增(1%-2%),净利润亏损额收窄至10亿元以下;2027年,随着调改店占比提升至25%以上(500家),传统门店下滑幅度收窄至3%以下,线上业务实现盈利,整体净利润有望实现转正(约5亿元),标志着转型阵痛的结束。

2. 投资逻辑:关注“调改店扩张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1)调改店数量及占比(每月新增调改店数量是否达到15-20家);(2)调改店单店营收及净利润率(是否保持30%的增长及5%的净利润率);(3)传统门店营收下滑幅度(是否收窄至10%以下);(4)线上业务亏损额(是否降至3亿元以下)。若这些指标符合预期,永辉的转型将进入“收获期”,股价有望迎来修复(当前股价较2023年高点下跌60%,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五、风险提示

  1. 调改店扩张不及预期:若供应链或资金问题导致调改店数量未达计划,整体业绩修复将延迟;
  2. 传统门店下滑超预期:若消费疲软或竞争加剧导致传统门店营收下滑幅度扩大,将抵消调改店的增长;
  3. 线上业务盈利延迟:若配送成本或客单价提升不及预期,线上业务亏损将持续拖累整体业绩。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市场调研及公开信息,财务数据为近似值,具体以公司财报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