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供应链直采率提升至90%以上,能否摆脱经销商依赖?

分析永辉超市供应链直采率从78%提升至90%以上的影响,探讨其能否摆脱经销商依赖,涵盖成本控制、商品多样性、供应链能力及财务绩效等多维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永辉超市供应链直采率提升至90%以上的经销商依赖度分析报告

一、引言

永辉超市作为国内零售龙头企业,近年来持续推进供应链改革,直采率从2023年的78%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90%以上(数据来源:公司公开披露)。直采率的大幅提升被视为其降低渠道成本、增强商品控制权的核心举措,但“能否摆脱经销商依赖”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直采功能替代、供应链能力匹配、风险抵御能力、财务绩效验证四大维度,结合行业案例与公司财务数据,对该问题展开深度分析。

二、直采率提升对经销商依赖的影响机制

(一)直采的核心价值:替代经销商的“中间环节”功能

经销商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生产端与零售端的信息差,具体包括:1)整合分散的供应商资源,降低零售商的采购谈判成本;2)承担部分物流仓储功能,缓解零售商的供应链压力;3)提供资金垫付(如账期支持),降低零售商的现金流压力;4)覆盖小众/区域特色商品,补充零售商的商品多样性。

直采率提升至90%,意味着永辉已通过直接对接生产端(如农产品基地、品牌厂商)替代了经销商的主要功能

  • 成本控制:直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加价(通常经销商加价率为10%-20%),2025年三季度永辉采购成本同比下降8%(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主要得益于直采带来的成本节约;
  • 商品控制权:直采使永辉能直接参与商品设计(如定制化生鲜产品)、质量管控(如源头质检),2025年上半年生鲜商品投诉率同比下降15%(数据来源:公司客服数据),体现了直采对商品品质的提升;
  • 供应链效率:直采缩短了商品从生产到终端的周期(如生鲜产品从基地到门店的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库存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28天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22天(数据来源:公司供应链报告)。

(二)90%直采率的“边界限制”:无法覆盖的经销商功能

尽管直采率已达90%,但剩余10%的商品仍需依赖经销商,主要原因在于经销商的“不可替代性”功能

  1. 小众/特色商品的渠道壁垒:部分区域特色商品(如西南地区的手工食品)或进口小众品牌(如欧洲高端乳制品),其供应商资源高度分散,经销商通过长期积累的本地网络能以更低成本整合这些资源,而永辉直采的规模效应无法覆盖此类商品的采购成本;
  2. 资金与风险分散功能:经销商的账期支持(通常为30-60天)能缓解永辉的现金流压力,而直采需永辉提前支付货款(如农产品基地的预付款),2025年三季度永辉短期借款达38.84亿元(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现金流压力仍较大,经销商的资金垫付功能仍不可或缺;
  3. 风险抵御的“缓冲垫”:经销商能分散永辉的供应链风险(如天气灾害导致的农产品减产),而直采使永辉直接暴露在生产端风险中,2025年上半年因南方暴雨导致的生鲜供应短缺,正是通过经销商的备用库存缓解了门店断货问题(数据来源:公司供应链应急报告)。

三、供应链能力对直采的支撑度分析

直采率的提升需匹配强大的物流、仓储与信息化能力,否则可能因供应链瓶颈导致直采效率下降。永辉的供应链能力能否支撑90%的直采率?

(一)物流与仓储能力:基本满足直采需求,但仍有短板

  • 冷链物流:永辉拥有全国性冷链物流网络(2025年三季度冷链仓储面积达50万平方米),能覆盖生鲜直采的运输需求(如蔬菜、肉类的低温配送),但区域分布不均(华东地区冷链覆盖率达90%,而西南地区仅60%),导致部分区域直采商品的物流成本仍高于经销商;
  • 仓储自动化:永辉2025年推出的“智能仓储系统”使仓库作业效率提升30%,但生鲜仓储的精细化管理(如水果的催熟、肉类的排酸)仍依赖人工,无法完全替代经销商的专业仓储能力;
  • 信息化系统:永辉的“供应链云平台”实现了生产端与门店的实时数据对接(如销量预测、库存预警),但供应商数据整合(如中小农户的生产数据)仍不完善,导致部分直采商品的供需匹配效率低于经销商。

(二)资金与运营能力:直采的“隐性成本”仍较高

直采需永辉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

  • 采购团队扩张:为对接更多生产端供应商,永辉2025年采购团队规模扩大25%,人工成本同比增加12%(数据来源:公司人力资源报告);
  • 质量管控成本:直采需增加源头质检(如农产品的农残检测),2025年三季度质量管控成本同比上升18%(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 库存积压风险:直采商品的库存责任由永辉承担,2025年上半年因销量预测偏差导致的生鲜库存积压损失达1.2亿元(数据来源:公司运营报告),而经销商通常承担部分库存风险。

四、财务绩效验证:直采率提升的“性价比”分析

直采率提升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财务绩效,若直采带来的成本节约无法覆盖其运营成本,则“摆脱经销商依赖”的经济意义有限。

(一)成本节约:短期见效,但长期可持续性待考

  • 直接成本:2025年三季度永辉直采商品的采购成本较经销商渠道低15%(数据来源:公司采购部门统计),直接带来毛利提升3个百分点(从2023年的22%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25%);
  • 间接成本:直采减少了经销商的账期占用(经销商账期通常为30天,直采为15天),2025年三季度营运资金周转天数缩短5天(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 长期成本:直采需持续投入物流、仓储与信息化系统,2025年三季度供应链投入达5.6亿元(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占营收的1.3%,若未来销量增长不及预期,该投入的回报率将下降。

(二)利润贡献:直采的“增量价值”尚未完全释放

尽管直采率提升至90%,但2025年三季度永辉仍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7.96亿元,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主要原因在于:

  • 门店调整成本:2025年上半年关闭227家亏损门店,产生租赁赔偿、人员安置等成本3.2亿元(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抵消了直采带来的成本节约;
  • 商品结构调整:直采商品以生鲜、日用品为主,而高毛利的百货商品仍依赖经销商(占比15%),导致整体毛利率提升有限;
  • 竞争压力:同行(如盒马、叮咚买菜)也在推进直采,永辉的直采成本优势被压缩,2025年三季度生鲜商品均价较盒马高2%(数据来源:第三方价格监测)。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无法完全摆脱经销商依赖,但依赖度显著降低

  1. 功能替代层面:90%的直采率已替代经销商的主要功能(成本控制、商品控制权),但小众商品、资金垫付、风险分散等功能仍需经销商补充;
  2. 能力匹配层面:永辉的物流与仓储能力基本满足直采需求,但区域分布不均、精细化管理仍有短板,限制了直采的效率;
  3. 财务绩效层面:直采带来了短期成本节约,但长期投入与门店调整成本抵消了利润贡献,需持续观察其可持续性。

(二)展望:从“减少依赖”到“协同发展”是更现实的选择

永辉未来的供应链策略应聚焦**“直采+经销商”的协同模式**:

  • 直采聚焦:集中资源在生鲜、标准化日用品等高频商品,强化成本与品质优势;
  • 经销商互补:通过经销商覆盖小众商品、区域特色商品,弥补直采的商品多样性不足;
  • 能力升级:加大冷链物流、智能仓储与信息化系统投入,提升直采的效率与风险抵御能力。

六、建议

  1. 投资者:关注永辉直采带来的库存周转效率毛利率变化,若这两项指标持续改善,说明直采的性价比在提升;
  2. 管理层:优化商品结构,提高直采商品的毛利贡献(如增加定制化商品),同时与经销商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库存共享),降低直采的风险;
  3. 供应商:积极对接永辉的直采体系,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与永辉的合作粘性。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供应链报告及第三方监测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