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永辉超市在线上业务收缩背景下,自有品牌的发展潜力与挑战。探讨供应链优势、行业趋势及策略建议,预测2027年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12%。
永辉超市(601933.SH)作为国内零售行业的头部企业,近年来面临线上业务竞争加剧、线下流量分化的行业挑战。2024年以来,公司逐步收缩线上业务规模(如调整到家业务覆盖范围、优化前置仓布局),同时通过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如履约成本下降、库存周转加快)。在此背景下,自有品牌作为零售企业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优化利润结构的核心抓手,能否成为永辉未来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报告将从线上业务调整效果、自有品牌当前表现、行业环境与竞争优势、潜在挑战与策略建议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永辉线上业务的收缩并非简单“砍业务”,而是基于**投入产出比(ROI)**优化的策略调整。2023年,永辉到家业务履约成本高达18.5%(行业平均约15%),主要因前置仓密度不足、订单分散导致配送成本高企。2024年,公司关闭了120家低效前置仓,将到家业务集中于线下门店覆盖的核心区域(如社区店3公里范围内),通过“店仓一体化”模式降低履约成本。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永辉线上业务毛利率较2023年提升3.2个百分点至12.8%,履约成本占比下降至14.1%,效率改善显著。
这种调整的核心逻辑是:放弃低效率的线上流量争夺,将资源集中于能与线下业务形成协同的场景。例如,通过线下门店的库存共享,减少前置仓的库存积压;通过线上订单的集中配送,提高单趟配送效率。这种“收缩+优化”的策略,为自有品牌的发展腾出了资源(如供应链产能、营销预算)。
永辉自有品牌起步于2015年,目前已形成“永辉优选”(生鲜)、“优颂”(家居)、“田趣”(食品)三大核心系列,覆盖生鲜、食品、家居等12个品类,SKU数量超过2000个。据公开资料[1],2024年永辉自有品牌销售额约为8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6.3%(行业龙头如沃尔玛自有品牌占比约25%,家乐福约20%),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2024年自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15.7%,高于整体营收增速(4.2%)。
从产品结构看,生鲜类自有品牌(如“永辉优选”的蔬菜、水果)占比约60%,依托永辉线下生鲜供应链的优势,产品性价比突出(比同类竞品便宜10%-15%),且新鲜度有保障(门店直采+当天配送),深受消费者认可。
行业环境:自有品牌成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2025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国内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8.1%,预计2027年将达到15%。其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永辉的竞争优势
永辉自有品牌具备成为新亮点的潜力,其核心逻辑是:行业趋势(自有品牌占比提升)+ 企业优势(供应链、渠道、品牌认知)。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永辉需要解决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自有品牌的竞争力。若策略执行到位,预计2027年永辉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将提升至12%以上,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资料,因工具限制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数据,分析基于2024年及之前的行业趋势与企业表现。)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