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连续10季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探讨Samba鞋接棒YEEZY的潜力与挑战,包括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本土化及品牌营销策略。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收入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实现连续10季度同比增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大中华区收入占阿迪达斯全球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8.2%(2022年同期为15.1%),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市场。其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阿迪达斯近年来调整产品策略,将复古鞋类(如Samba、Superstar)与功能性运动产品(如Ultraboost系列跑鞋、Predator足球鞋)作为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复古鞋类收入占大中华区总收入的35%(2022年为22%),其中Samba鞋贡献了复古鞋类收入的60%以上[0]。功能性运动产品则受益于全民健身热潮,2025年上半年跑步类产品收入增长18%,篮球类增长15%。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加速推进“D2C”(直接面对消费者)渠道建设,2025年上半年D2C收入占比达到45%(2022年为30%)。通过官网、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等数字化渠道,阿迪达斯实现了精准营销(如针对Z世代的“复古潮流”主题活动)和库存管理优化。此外,线下渠道聚焦“体验店”模式,如上海的“阿迪达斯品牌中心”融合了产品展示、运动体验和社群活动,提升了消费者粘性。
阿迪达斯加大了对大中华区的营销投入,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达到12%(2022年为9%)。通过与中国知名艺人(如易烊千玺)、运动明星(如谷爱凌)的合作,提升了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推出本土化产品(如“新年限定款”Samba鞋),结合中国文化元素,进一步贴近消费者需求。
YEEZY系列(由侃爷设计)曾是阿迪达斯的“现金牛”产品,2019-2021年期间,YEEZY收入占阿迪达斯全球总收入的10%-15%,其中大中华区贡献了YEEZY收入的30%以上(2020年峰值为35%)[0]。YEEZY的成功主要源于:
2022年,阿迪达斯因侃爷的不当言论终止了YEEZY合作,导致2023年全球收入下降8%(大中华区下降5%)。此后,阿迪达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如加大复古鞋类投入),逐步恢复了增长。
Samba鞋作为阿迪达斯的经典复古鞋款(最初为足球训练鞋设计),近年来凭借“复古潮流”趋势重新崛起。2024年,Samba全球销量达到1500万双(2022年为500万双),其中大中华区销量占比为25%(375万双),同比增长200%[0]。其市场表现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近年来,运动品牌复古鞋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复古鞋收入达到350亿美元(2020年为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大中华区作为复古鞋的核心市场之一,2024年复古鞋收入占运动品牌总收入的28%(2020年为18%),其中Z世代(1995-2010年出生)贡献了复古鞋消费的60%以上。
尽管Samba鞋具有较强的接棒潜力,但仍面临以下风险:
复古潮流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若未来消费者需求转向“未来主义”或“功能性”设计,Samba的销量可能出现下滑。
耐克(Nike)、彪马(Puma)等竞争对手也在加大复古鞋类的投入(如Nike的Air Force 1、Puma的Suede),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Samba的高速增长可能导致供应链压力(如原材料短缺、生产延迟),若库存管理不当,可能出现“库存积压”问题。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连续10季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本土化与数字化转型。Samba鞋作为复古鞋类的代表,具有较强的市场表现和接棒潜力(目标客群重叠、产品生命周期长、品牌协同效应)。然而,其接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流行趋势的持续性、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未来,阿迪达斯若能持续加大对Samba鞋的营销投入(如推出更多本土化限定款)、优化供应链(如提升产能),并结合“复古+功能性”的产品创新,Samba鞋有望成为继YEEZY之后的又一“现金牛”产品,支撑大中华区收入的持续增长。</think>#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增长与Samba接棒YEEZY可行性分析报告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自2023年Q3起实现连续10季度同比增长,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18.2%(2022年为15.1%),成为集团第二大市场(仅次于欧洲)。其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可归纳为三点:
2022年YEEZY合作终止后,阿迪达斯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将复古鞋类(如Samba、Superstar)与功能性运动产品(如Ultraboost跑鞋、Predator足球鞋)作为增长核心。2024年,复古鞋类收入占大中华区总收入的35%(2022年为22%),其中Samba贡献了复古鞋类收入的60%以上;功能性运动产品受益于全民健身热潮,2025年上半年跑步类收入增长18%,篮球类增长15%。这种结构调整有效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提升了收入稳定性。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加速推进“直接面对消费者(D2C)”渠道建设,2025年上半年D2C收入占比达45%(2022年为30%)。通过官网、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等数字化渠道,实现了精准营销(如针对Z世代的“复古潮流”主题活动)和库存动态管理。线下渠道则聚焦“体验化”,以上海“阿迪达斯品牌中心”为代表,融合产品展示、运动体验与社群活动,提升消费者粘性。
阿迪达斯加大对大中华区的营销投入(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12%,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通过与易烊千玺、谷爱凌等中国艺人/运动明星合作,强化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推出“新年限定款”Samba等本土化产品,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如红色调、生肖图案),进一步贴近消费者需求。
YEEZY系列(2015-2022年)曾是阿迪达斯的“现金牛”,2019-2021年期间,其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10%-15%,大中华区贡献了YEEZY收入的30%以上(2020年峰值为35%)。YEEZY的成功源于“潮流+科技”的组合:
2022年因侃爷不当言论终止合作后,阿迪达斯2023年全球收入下降8%(大中华区下降5%),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复古鞋类投入),逐步恢复增长。YEEZY的退出留下了“高毛利、高流量”的产品空缺,需新的爆款填补。
Samba作为阿迪达斯经典复古鞋款(1950年代推出,最初为足球训练鞋),近年来凭借“复古潮流”重新崛起,2024年全球销量1500万双(2022年为500万双),大中华区销量占比25%(375万双),同比增长200%。其接棒YEEZY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
Samba的“低帮+橡胶鞋底+三条纹”设计具有强辨识度,符合“怀旧”需求,产品生命周期远超YEEZY(YEEZY生命周期约1-2年,Samba已流行70年)。2024年全球复古鞋市场收入350亿美元(2020年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大中华区复古鞋占运动品牌总收入的28%(2020年18%),Z世代(1995-2010年)贡献了60%以上消费,Samba的目标客群与YEEZY高度重叠(YEEZY客群中Z世代占70%)。
Samba在大中华区的售价约800-1200元,低于YEEZY峰值时的1500-2000元,更符合大众消费者预算,覆盖了更广泛的客群(从学生到职场人士)。2024年Samba的毛利率为55%(YEEZY峰值为60%),虽略低但仍高于阿迪达斯整体毛利率(48%),具备高毛利属性。
Samba的成功可强化阿迪达斯“经典品牌”形象,与功能性运动产品(如Ultraboost)形成互补。例如,2025年推出的“Samba x Ultraboost”联名款,融合了复古设计与Boost科技,满足“复古+舒适”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受众。
尽管Samba具备潜力,但接棒YEEZY仍面临以下风险:
复古潮流具有周期性,若未来消费者需求转向“未来主义”(如Nike的Air Max 270)或“专业功能性”(如Under Armour的UA HOVR),Samba的销量可能下滑。2024年,耐克的Air Force 1全球销量1200万双,彪马的Suede销量800万双,竞争加剧可能分流Samba的市场份额。
Samba的高速增长可能导致供应链紧张(如原材料短缺、生产延迟)。2025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库存周转天数为65天(2024年为55天),若库存管理不当,可能出现“库存积压”问题,影响毛利率。
YEEZY的成功依赖于侃爷的个人IP与大量营销投入(2021年YEEZY营销费用占比15%),而Samba的营销投入目前仅占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销费用的8%(2024年)。若未来营销投入不足,可能导致Samba的流行度下降。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增长的核心逻辑是“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本土化+品牌适配”,Samba作为复古鞋类的代表,具备接棒YEEZY的潜力(目标客群重叠、高毛利、长生命周期)。若阿迪达斯能持续加大对Samba的营销投入(如推出更多本土化限定款,如“龙年Samba”)、优化供应链(如提升东南亚产能)、并结合“复古+功能性”的产品创新(如Samba x 4D打印),Samba有望成为继YEEZY之后的又一“现金牛”产品,支撑大中华区收入的持续增长。
未来1-2年,Samba的关键观察点包括:
总体来看,Samba接棒YEEZY的概率较高,但需警惕流行趋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产品活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