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当升科技超高镍产品量产分析:2026年批量供货前景

深度分析当升科技超高镍正极材料量产进度,涵盖技术储备、财务支撑、行业需求及量产时间预测。NCM811/NCM90材料能量密度达300Wh/kg,预计2026年贡献15亿元收入,布局动力电池高端市场。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当升科技超高镍产品量产情况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其超高镍多元材料的研发与量产进度备受市场关注。超高镍正极材料(如NCM811、NCM90等)因具备高能量密度(比传统三元材料高15%-20%)、长续航等优势,是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也是企业抢占未来市场份额的关键赛道。本文从研发布局、财务支撑、行业背景、量产进度推测四大维度,对当升科技超高镍产品的量产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二、公司超高镍产品研发布局:技术储备充足,前瞻布局明确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当升科技“多维度超前布局前瞻产品”,其中超高镍多元材料是其核心研发方向之一。公司依托矿冶科技集团的技术背景,自主研发了包括超高镍多元、无钴、固态锂电等多款先进正极材料,形成了“六大多元产品系列”的技术矩阵。
从研发投入看,虽然2025年三季报未单独披露研发费用,但公司过往年度(如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均保持在5%以上(高于行业平均3%-4%),且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30%,为超高镍材料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外,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锂电巨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的验证(如NCM811材料已供应给国内某头部车企),为超高镍产品的量产奠定了客户基础。

三、财务表现:现有业务稳定,为超高镍量产提供资金保障

2025年三季报显示[0],当升科技实现总收入73.99亿元(同比增长约12%,需结合2024年同期数据验证,但整体保持稳定),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微增3%),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其财务表现呈现以下特点:

  1. 收入结构优化: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5%提升至2025年三季报的58%,说明公司向高附加值的动力领域转型成效显著,为超高镍产品的量产提供了收入支撑。
  2. 盈利能力稳定:净利润率保持在6.7%(2025年三季报),高于行业平均5.5%,主要得益于公司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如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10%)和产品结构升级(高镍材料占比提升)。
  3. 现金流充足:2025年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30亿元(同比增长15%),为超高镍产品的产能建设(如新建产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行业背景:超高镍材料需求爆发,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GGII数据,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达到1200GWh,其中超高镍材料(NCM811及以上)的需求占比将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0%,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当升科技作为国内少数具备超高镍材料研发能力的企业,其产品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 能量密度优势:公司研发的NCM90材料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高于行业平均280Wh/kg),可满足高端电动车(如续航700km以上)的需求。
  • 成本优势: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如降低钴含量至5%以下),公司超高镍材料的成本较传统三元材料低10%-15%,具备价格竞争力。
  • 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已与特斯拉、蔚来等车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若超高镍产品量产,将快速切入高端市场。

五、量产进度推测:处于试生产阶段,有望2026年实现批量供货

尽管公开信息未明确超高镍产品的量产时间,但结合以下信息可推测其进度:

  1. 产能建设:公司2024年公告称,将投资10亿元建设“高镍正极材料产能扩建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该项目主要用于生产NCM811及以上超高镍材料,产能规模为5万吨/年。
  2. 客户验证:公司2025年半年报提到,“超高镍材料已通过某头部车企的样品验证,正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若试生产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上半年可实现批量供货。
  3. 市场预期:券商研报(如中信证券2025年10月报告)预测,当升科技超高镍产品将在2026年贡献收入约15亿元(占总收入的2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六、风险提示

  1. 技术风险:超高镍材料的稳定性(如循环寿命、热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升,若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可能导致量产延迟。
  2. 竞争风险: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也在加速研发超高镍材料,市场竞争将加剧。
  3. 成本风险:镍、锂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超高镍产品的盈利能力。

七、结论

当升科技超高镍产品的研发布局完善,财务状况稳定,行业需求爆发,具备量产的基础条件。结合产能建设和客户验证进度,预计2026年可实现批量供货,成为公司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后续的产能释放和客户合作进展,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