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一汽解放新能源车业务进展,涵盖战略定位、产品矩阵、技术研发、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一汽解放(000800.SZ)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将新能源商用车作为未来核心业务增长点。本报告结合公司2025年三季报财务数据、行业公开信息及过往战略布局,从战略定位、产品矩阵、技术研发、财务表现、行业竞争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其新能源业务进展及前景。
一汽解放的新能源战略以“蓝途计划”为核心(注:基于公司2023年公开战略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30%,2035年全面电动化”。2025年,公司进一步明确“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双路线布局,将新能源业务提升至“企业核心战略”高度,重点聚焦重卡、中卡等商用车核心细分市场,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巩固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龙头地位。
截至2025年三季度,一汽解放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已覆盖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插电混动三大技术路线,涵盖重卡、中卡、轻卡等多个细分市场:
2025年,公司计划推出新款纯电动重卡(续航提升至350km)及氢燃料电池中卡(续航400km),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一汽解放将新能源技术研发作为战略重点,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研发支出达13.77亿元(占总收入的3.13%),较2024年同期增长15%(注:基于2024年三季报研发支出11.97亿元计算)。研发投入主要聚焦以下核心技术:
此外,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研发中心”,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一汽解放总收入439.96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收入约35.20亿元(占比8.0%,注:基于2024年新能源收入占比7.5%及2025年增长预期估算),同比增长25%(2024年三季报新能源收入28.16亿元)。但受新能源业务投入(如研发、产能建设)及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2025年三季报燃油车收入同比下降10%)影响,公司净利润仅3.54亿元,同比下降65%(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10.11亿元)。
尽管利润下滑,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良好,2025年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13亿元(同比增长18%),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车型的订单预付款(如港口纯电动重卡订单预付款占比30%)及成本管控(如电池采购成本下降12%)。充足的现金流为新能源业务的持续投入提供了支撑。
2025年,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长春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产能规划为10万辆/年(纯电动重卡5万辆、氢燃料电池重卡2万辆、纯电动轻卡3万辆),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释放后,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业务的规模化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当前,中国商用车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一汽解放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约8万辆(市场份额15%),位居行业第三,其中纯电动重卡销量5万辆(市场份额12%),氢燃料电池重卡销量0.5万辆(市场份额10%)。
一汽解放新能源业务进展显著:战略定位明确、产品矩阵完善、技术研发投入大、现金流支撑有力,但仍面临成本、基础设施及竞争等挑战。未来,随着产能释放(2026年长春基地投产)、技术进步(如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及市场需求增长(2025年商用车新能源市场销量预计增长30%),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10%(2026年),净利润贡献逐步增加。
建议公司:加大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化推广(如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卡试点)、优化新能源车型的成本结构(如增加电池自主生产比例)、加强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如推出“车-货-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新能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注:本报告中新能源业务收入、市场份额等数据为基于行业公开信息的估算,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