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5年锂电巨头存货减值损失增加的四大核心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下行、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技术迭代。结合宁德时代等企业财务数据,揭示行业底层逻辑与未来趋势。
2025年以来,全球锂电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的调整期,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锂电巨头的存货减值损失显著增加。以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为例,其资产减值损失达-70.1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存货减值损失占比超80%。本文从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下行、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技术迭代四大核心角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深度解析存货减值增加的底层逻辑。
锂电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镍、钴)价格在2024-2025年经历了大幅下跌。以碳酸锂为例,2024年上半年均价约40万元/吨,2025年三季度跌至18万元/吨(跌幅超55%);镍价从2024年的22万元/吨跌至2025年的14万元/吨(跌幅36%)。
宁德时代的存货结构中,原材料占比约35%(2025年三季报数据),主要包括碳酸锂、镍钴盐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当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即生产成产品后的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低于其成本时,需计提减值准备。
以碳酸锂为例,假设宁德时代2024年末库存碳酸锂10万吨(成本35万元/吨),2025年三季度碳酸锂均价跌至18万元/吨,若生产成电池后的售价下跌导致可变现净值降至20万元/吨,则每吨需计提15万元减值,合计150亿元(仅为举例,实际数据以公司披露为准)。尽管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对冲了部分风险,但仍无法完全覆盖价格暴跌带来的减值损失。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均价从2024年的0.8元/Wh降至2025年的0.65元/Wh(跌幅18.75%),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产成品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售价。假设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度库存动力电池100GWh(成本0.7元/Wh),市场售价降至0.65元/Wh,则每吨需计提0.05元/Wh的减值,合计5亿元。若库存中旧型号电池(如21700)占比高(约40%),则减值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宁德时代2025年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2025年公司产能达到800GWh(同比增长50%),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从2024年的35%降至2025年的20%,导致电池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库存积压导致存货周转天数大幅增加: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存货周转天数为75天(同比增长3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天)。存货周转天数越长,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越多,且面临价格下跌的风险越大。
根据财务数据,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存货余额达802.1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产成品占比约45%(360.95亿元)。库存积压导致公司不得不计提更多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反映库存的实际价值。
2025年,锂电技术迭代加速,4680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逐步量产,导致旧型号电池(如21700)的需求减少。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中,旧型号电池库存占比约30%(240.64亿元),这些电池的市场需求下降,售价下跌,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例如,4680电池的能量密度比21700高30%,成本低20%,客户更倾向于采购新型电池,导致21700电池的售价从2024年的0.75元/Wh降至2025年的0.55元/Wh(跌幅26.7%)。若旧型号电池的成本为0.6元/Wh,则每吨需计提0.05元/Wh的减值,合计12.03亿元。
锂电巨头存货减值损失增加的核心逻辑是**“价格下行+产能过剩+技术迭代”**的三重叠加。原材料价格暴跌导致原材料存货减值,产品价格下行导致产成品存货减值,产能过剩导致库存积压,技术迭代导致旧产品贬值。
展望2026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逐步恢复(预计增长25%),以及产能利用率提升(预计从53%升至65%),存货减值损失可能逐步收窄。但需警惕以下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公司的存货结构(原材料与产成品占比)、产能利用率(反映库存积压程度)、技术研发投入(应对技术迭代风险)等指标,以判断存货减值损失的未来趋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开资料整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