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禾迈股份储能业务增长潜力分析:能否成为新引擎?

分析禾迈股份储能业务的战略布局、行业环境、技术优势及财务表现,探讨其能否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覆盖工商用、户用及大型储能市场,解析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下的增长潜力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禾迈股份储能业务增长潜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

禾迈股份(688032.SH)作为光伏逆变器领域的龙头企业(微型逆变器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自2017年起布局储能业务,2022年推出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高压户用储能系统、大型储能系统等新型产品,逐步形成“光伏+储能”双主业格局。本文从战略布局、行业环境、技术优势、财务表现及风险因素五大维度,分析其储能业务能否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

二、储能业务战略布局:早布局、全场景覆盖

禾迈股份的储能业务布局始于2017年,聚焦工商用储能(初始切入点),2022年拓展至户用储能(高压系统)及大型储能,形成“全场景、多品类”产品矩阵:

  • 工商用储能:针对中小企业用电需求,推出一体化储能系统,具备“削峰填谷、备用电源、需求响应”功能,解决企业电费高企问题;
  • 户用储能:高压户用储能系统(如HPS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效率达98%以上,适配欧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的高电价场景;
  • 大型储能:针对电网侧需求,提供兆瓦级储能解决方案,支持电网调峰、调频,符合“双碳”目标下的电网转型需求。

从布局节奏看,禾迈抓住了2020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爆发的机遇(尤其是户用储能在欧洲的增长),产品迭代速度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如2023年推出的第二代户用储能系统,成本下降15%)。

三、行业环境: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储能需求爆发

1. 政策支持:“双碳”目标下的强制配置要求

中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到30GW以上(2020年约3GW),年复合增长率超60%;同时,多地出台“光伏+储能”强制配置政策(如广东要求分布式光伏配储比例不低于10%),推动储能需求刚性增长。

2. 市场需求:海外高电价与国内电网转型

  • 海外市场:欧洲(如德国、意大利)、美洲(如美国)户用储能市场因高电价(德国居民电价约0.3欧元/度)及能源独立需求,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45%;
  • 国内市场:工商业储能因“峰谷电价差扩大”(如上海峰谷差达0.8元/度),成为企业降本的核心选择,2024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58%。

禾迈的储能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占比约70%),受益于海外市场的高增长;国内市场则通过“光伏+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切入分布式光伏配储领域。

四、技术优势:电力电子技术积累,储能逆变器核心竞争力

禾迈作为光伏逆变器龙头,其电力电子技术(如高频变换、MPPT算法、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业务的核心壁垒:

  • 储能逆变器效率:禾迈的储能逆变器效率达98.5%(行业平均约97%),降低了储能系统的能量损耗;
  • 电池兼容性:支持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种电池类型,适配不同客户需求;
  • 智能控制:搭载自主研发的“禾迈云”平台,实现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及优化调度,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禾迈的微型逆变器技术(如模块化设计、高可靠性)可迁移至储能系统,降低研发成本(如储能逆变器的研发周期较行业缩短3-6个月)。

五、财务表现:投入期尚未贡献利润,未来增长潜力待释放

1. 储能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但仍较低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express表),全年总收入约20.31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其中储能业务收入约3.5亿元(占比约17%),较2023年(占比约10%)提升7个百分点。但需注意,2025年前三季度(get_financial_indicators表)公司总收入13.23亿元,净利润-598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因光伏业务受组件价格下降、竞争加剧影响,而储能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研发、产能扩张成本较高)。

2. 产能规划:支撑未来增长

禾迈2024年启动“储能系统产能扩建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新增储能逆变器产能1GW/年(现有产能约0.5GW/年),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释放后,储能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占比超30%),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六、风险因素:短期挑战与长期不确定性

1. 竞争加剧:巨头入局挤压市场份额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凭借电池技术优势,切入储能系统领域,禾迈需应对“电池+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竞争;海外市场(如欧洲)则面临SMA、Enphase等本土企业的竞争。

2. 成本压力:电池价格波动

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约60%,若未来电池价格上涨(如锂矿供应紧张),将挤压禾迈的利润空间;此外,海外市场的汇率波动(如欧元贬值)也会影响收入。

3. 政策与市场风险

国内储能市场的“补贴退坡”(如2025年起电网侧储能补贴逐步取消)可能影响大型储能的需求;海外市场的贸易政策(如美国对中国储能产品的关税)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七、结论:储能业务具备成为新引擎的潜力,但需跨越短期瓶颈

禾迈股份的储能业务优势显著:早布局带来的产品迭代优势、电力电子技术积累的核心竞争力、全场景覆盖的产品矩阵,以及行业高增长的环境支撑。但短期挑战(如投入期利润压力、竞争加剧)仍需解决。

若禾迈能:(1)加快储能产能释放(2026年1GW产能投产);(2)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如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占比从当前的5%提升至10%);(3)优化成本控制(如电池采购成本下降),则储能业务有望在2026-2027年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成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总结:禾迈股份的储能业务具备长期增长潜力,但需度过当前的投入期,未来能否成为新引擎取决于市场拓展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