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股份毛利率持续下降原因分析 | 成本压力与行业竞争

本文深度分析元创股份(603013.SH)毛利率持续下降的三大原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低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及行业价格战,并探讨其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元创股份(603013.SH)毛利率持续下降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元创股份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企业,近年来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2-2024年销售毛利率从18.2%降至12.5%[0]),引发市场关注。本文通过成本结构拆解、产品结构调整、行业竞争环境三大核心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对比,深入剖析其毛利率下滑的底层逻辑。

二、成本端压力:原材料与人工成本双升挤压利润空间

毛利率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收入-成本”的差额,其中成本端的刚性上涨是元创股份毛利率下降的主要诱因。

1. 原材料价格波动:占比高且传导不畅

元创股份主营业务为汽车内饰件(如仪表板、门板)与外饰件(如保险杠、格栅),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高达65%-70%[0],主要包括塑料(PP、ABS)、皮革、金属件等。202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布伦特原油均价从2022年的99美元/桶涨至2024年的85美元/桶[1]),带动塑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PP价格同比涨幅达15%-20%[0])。尽管公司通过优化供应商结构、批量采购等方式对冲成本,但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品价格传导滞后(主机厂议价能力强,产品价格调整周期约6-12个月),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未能及时转嫁至下游,导致单位产品毛利空间收窄。

2. 人工与制造费用刚性增加

随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全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增速约8%[2]),元创股份的人工成本占比从2022年的12%升至2024年的15%[0]。此外,公司近年来推进产能扩张(2023年新增产能10万台/年),但市场需求不及预期(2024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仅3%[3]),导致产能利用率从85%降至70%,固定制造费用分摊至单位产品的成本增加约10%[0],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三、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

元创股份为应对行业竞争,近年来逐步拓展产品品类,从传统内饰件向智能座舱组件(如中控屏支架、氛围灯)与新能源汽车配件(如电池包外饰件)延伸。尽管这些新业务有助于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但短期来看,其毛利率显著低于传统业务:

  • 传统内饰件毛利率约18%-20%[0];
  • 智能座舱组件毛利率约12%-15%(因需承担更多研发投入与供应链磨合成本);
  • 新能源汽车配件毛利率约10%-12%(受新能源车企成本控制压力影响,产品价格偏低)。

2024年,新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升至35%[0],直接拉低整体毛利率约2.5个百分点。

四、行业竞争环境:供需失衡与价格战加剧

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状态,2024年行业产能利用率约75%(较2022年下降10个百分点[3]),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元创股份作为行业第二梯队企业(市场份额约3%[0]),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参与价格战:

  • 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如仪表板)价格同比下降5%-8%[0];
  • 2024年,为争取新能源车企订单,部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调约3%[0]。

尽管公司通过降本措施部分抵消了价格下降的影响,但收入端的收缩仍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

五、结论与展望

元创股份毛利率下降是**成本端压力(原材料、人工)、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与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来看,公司需通过优化成本控制(如原材料套期保值、提升产能利用率)与调整产品结构(聚焦高毛利率的智能座舱组件)缓解毛利率压力;长期来看,需加强研发投入(如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行业变革。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行业研报[3]及公开资料[1][2]。)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