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轩高科储能业务毛利率提升潜力,涵盖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价格策略、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五大驱动因素,预测短期至长期改善空间及风险提示。
国轩高科(002074.SZ)作为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储能业务近年来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如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需求增长、电网灵活性提升要求),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储能业务毛利率水平(据公开信息,2023年约为12%-15%,低于行业头部企业18%-22%的水平)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本文从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价格策略、产能规模效应、技术进步五大核心维度,结合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分析其储能业务毛利率的改善潜力。
储能电池的核心成本来自原材料(占比约60%-70%),其中锂、镍、钴等金属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影响最大。2024年以来,全球锂价从2022年的峰值(约50万元/吨)回落至2025年的15-20万元/吨(网络搜索数据[0]),国轩高科通过长单锁价(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签订3-5年锂矿供应协议)、技术降本(如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从160Wh/kg提升至180Wh/kg,单位电池的锂用量减少约10%),预计2025-2026年单位电池成本可下降8%-12%。
此外,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如自建正极材料厂、电池pack厂),减少中间环节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8%),进一步压缩成本空间。若成本下降幅度达到10%,且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毛利率可提升4-6个百分点(假设原毛利率13%,成本下降10%后,毛利率约为13%+(1-13%)×10%≈21%,但需考虑价格传导滞后性)。
储能业务按应用场景可分为户用储能(毛利率约18%-25%)、工商业储能(15%-20%)、电网级储能(10%-15%)。国轩高科当前储能业务以电网级储能(占比约60%)为主,户用储能占比不足20%,导致整体毛利率偏低。
2025年公司战略调整后,计划将户用储能占比提升至35%(通过推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欧洲、北美家庭用户需求),同时增加工商业储能的定制化服务(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储能+能源管理”系统,附加值提升约10%)。若高毛利率产品(户用+工商业)占比从2023年的40%提升至2026年的60%,整体毛利率可提升3-5个百分点(按各细分市场毛利率中位数计算:15%×40%+20%×60%=18%,较原13%提升5个百分点)。
国轩高科当前储能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如电网侧调峰储能),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0.8-1.0元/Wh,而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高端产品约1.2-1.5元/Wh)。随着公司海外市场拓展(2025年启动欧洲户用储能工厂建设,产能2GWh),进入欧洲(补贴政策支持,如德国户用储能补贴高达30%)、北美(IRA法案对储能系统的税收抵免)等高端市场,产品售价可提升20%-30%。
此外,差异化产品(如“长循环寿命储能电池”,循环次数从6000次提升至8000次,适用于电网级长周期储能)可通过性能优势获得溢价(约15%)。若高端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6年的30%,价格提升带来的毛利率改善约2-4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的固定成本(设备折旧、人工、管理费用)占比约15%-20%,规模效应是降低固定成本的关键。国轩高科2025年储能产能为5GWh(合肥、南京基地),2027年计划扩张至20GWh(新增欧洲、东南亚基地)。产能提升后,单位固定成本可下降15%-20%(如5GWh产能时单位固定成本0.15元/Wh,20GWh时降至0.12元/Wh),推动毛利率提升1-3个百分点。
技术进步是长期毛利率改善的核心动力。国轩高科在磷酸铁锂(LFP)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如“无钴电池”、“半固态电池”),可提高能量密度(从180Wh/kg提升至220Wh/kg),降低单位电池的材料用量(锂用量减少约15%)。此外,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优化(如智能温控、 SOC 估算精度提升),可延长电池寿命(减少维护成本),降低用户总拥有成本(TCO),从而支撑产品价格上涨。
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约5%)与价格提升(约3%)叠加,毛利率可提升2-3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五大因素,国轩高科储能业务毛利率的改善空间可分为**短期(1-2年)、中期(2-3年)、长期(3-5年)**三个阶段:
国轩高科储能业务毛利率的改善空间短期(1-2年)约3-5个百分点,中期(2-3年)约6-8个百分点,长期(3-5年)可接近行业头部水平(22%-25%)。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成本控制(原材料+规模效应)奠定基础,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与价格策略(高端市场+差异化)扩大溢价,技术进步(能量密度+效率)保障长期竞争力。若公司能顺利实施上述战略,储能业务将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并推动整体估值提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