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材料布局进展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当升科技(300073.SZ)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钴酸锂、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近年来,公司顺应新能源行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转型的趋势,逐步加大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与布局,旨在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高点。
二、固态电池材料布局策略与进展
(一)技术研发方向
固态电池的核心瓶颈在于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和高容量正极材料的匹配性。当升科技依托其在正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的研发:
- 高容量固态正极材料:针对固态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高容量、高稳定性要求,公司研发了富锂锰基、高镍三元等新型正极材料,通过优化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修饰,提升其离子导电性和循环寿命。
- 固态电解质兼容性优化: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正极材料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通过涂层技术(如氧化物涂层)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 全固态电池系统集成: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与示范”,探索全固态电池的封装工艺和系统设计,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
(二)产能布局与项目进展
截至2025年三季度,当升科技尚未公布固态电池材料的规模化产能规划,但已通过以下方式推进布局:
- 研发中心建设:公司在江苏常州设立了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固态电池材料测试设备(如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专注于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研发。
- 产业链合作: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的验证测试,加速产品导入进程。
- 专利布局: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已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20余项,涵盖正极材料、电解质界面处理、电池封装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三、财务支持与研发投入
当升科技近年来加大了研发投入,为固态电池材料布局提供资金支持。根据2025年三季报(数据来源:券商API),公司研发费用为1.2亿元,同比增长15%,占营业收入的3.5%。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固态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中试线建设。此外,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5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新能源材料研发项目,进一步强化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能力。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优势
(一)行业竞争格局
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均在加速布局:
- 国外企业: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已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主要采用硫化物电解质;
- 国内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当升科技、国轩高科等均在研发固态电池材料,其中当升科技在正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具有一定优势。
(二)公司优势
- 技术积累:当升科技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拥有10余年的研发经验,掌握了材料合成、表面修饰等核心技术,为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客户资源: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固态电池材料的产品验证和市场推广;
- 研发团队: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多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五、风险提示
- 技术风险: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难度较大,若关键技术(如界面相容性、循环寿命)未能突破,可能导致布局进展缓慢;
- 市场风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可能慢于预期,导致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无法及时回收;
- 竞争风险:国内外企业均在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材料,若公司技术进展滞后,可能失去市场份额。
六、结论
当升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通过研发投入、产业链合作和专利布局,逐步推进固态电池材料的布局。虽然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产能,但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当升科技有望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券商API数据整理,未包含未公开的内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