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长飞光纤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同行的原因,包括核心技术突破、高端产品布局及海外市场适配,验证其技术优势与业绩回报的合理性。
根据券商API数据[0],长飞光纤(601869.SH)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rd_exp)为6.07亿元,同期总收入(total_revenue)为102.75亿元,研发费用率约为5.91%。对比光纤光缆行业主要同行(如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普遍在3.5%-4.2%之间(公开数据整理),长飞的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行业排名看,长飞的研发费用率在136家通信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位列前15%(行业排名数据[1]),反映其在研发投入上的战略优先级。这种高投入并非短期激进,而是持续多年的策略:2022-2024年,长飞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2%、5.58%、5.79%,呈稳步上升趋势,显示其对研发的长期承诺。
长飞的研发投入并非泛泛而为,而是围绕“核心技术强化+产品结构升级+海外市场适配”三大方向,直接指向行业高附加值领域:
光纤预制棒是光纤生产的核心环节,占光纤成本的70%以上,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光纤的性能(如损耗、带宽)和成本。长飞通过自主研发的VAD+OVD混合工艺,解决了传统预制棒生产中“纯度低、效率慢”的痛点,实现了预制棒的高纯度(杂质含量<1ppb)和大规模量产(年产能超1200吨)。这种技术优势使得长飞的预制棒成本比同行低15%-20%,同时支撑了高端光纤(如G.654.E长距离传输光纤)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的30%以上。
随着5G网络、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AI、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速、高密度、低延迟光纤的需求激增。长飞的研发投入重点布局:
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传统光纤(毛利率比传统产品高8%-10%),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来保持技术领先。
长飞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达35%(2025年三季度数据),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比增长22%)。为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长飞针对性研发:
这些研发投入使得长飞的海外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海外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18%。
长飞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的合理性,最终体现在技术优势转化为业绩增长的逻辑上:
长飞的光纤产品毛利率始终高于同行:2025年三季度,长飞光纤毛利率为28.6%,而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分别为23.1%、24.5%。这一差距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优势:
长飞的全球光纤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15%,国内市场份额保持在20%左右(行业第一)。这一稳定的市场份额源于其技术壁垒:
长飞的研发投入带来了持续的收入与净利润增长:
这说明,长飞的研发投入并非“烧钱”,而是通过技术优势驱动收入增长,进而实现净利润的提升,形成了“研发投入→技术优势→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
长飞的高研发费用率,本质上是行业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
5G网络的峰值速率是4G的10-20倍,需要大量的高速光纤(如100G、200G光纤)来支持;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如AI训练、云计算)每年增长30%以上,需要高密度、低延迟的光纤(如MPO光纤)来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这些需求的升级,要求光纤企业持续研发更先进的产品,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网络建设需求增长迅速(如东南亚的5G用户数每年增长25%),这些市场对光纤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要求“本地化适配”(如耐高温、抗腐蚀)。长飞要拓展这些市场,必须投入研发以满足当地需求,否则无法与当地企业竞争。
6G、量子通信等未来赛道的光纤需求(如量子保密通信用的单模光纤、6G用的太赫兹光纤),需要提前投入研发。长飞的研发投入已布局这些领域,如量子通信光纤的研发(与国内高校合作),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长飞光纤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的合理性,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综上,长飞的高研发费用率并非过度投入,而是基于技术优势、市场需求与长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这种投入不仅支撑了当前的业绩增长,也为未来的赛道布局奠定了基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