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华谊兄弟在短剧领域的战略布局、业务进展、财务影响及行业竞争力,探讨其如何通过短剧转型应对传统影视业务下滑,并预测未来收入潜力。
华谊兄弟(300027.SZ)作为国内老牌影视娱乐公司,近年来面临传统影视业务增长乏力、业绩持续亏损的困境(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1.18亿元[0])。在此背景下,短剧作为当前影视行业的热门赛道(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超300亿元,同比增长45%[1]),成为公司探索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报告结合公开信息及财务数据,从战略布局、业务进展、财务影响、行业对比四大维度,分析华谊兄弟在短剧领域的尝试及成效。
华谊兄弟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出“聚焦内容轻量化、年轻化”的战略,将短剧列为“未来3年重点培育的业务板块”[2]。其核心逻辑在于:
尽管公开信息有限,但通过公司公告、行业调研及财务数据拆解,华谊兄弟的短剧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据2024年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华谊兄弟已启动2部短剧的自制计划,分别为都市情感题材(《城市里的月光》)和悬疑推理题材(《深夜事务所》)[3]。其中,《城市里的月光》预计2025年四季度上线腾讯视频“短剧频道”,采用“会员付费+广告植入”的变现模式;《深夜事务所》则与B站合作,尝试“弹幕互动+付费超前点映”的创新玩法。
2025年上半年,华谊兄弟通过旗下产业投资基金“华谊创星”,战略投资了杭州某头部短剧制作公司(持股15%)[4]。该公司擅长“甜宠+轻喜剧”题材,2024年推出的《我的邻居是总裁》播放量超2亿次,单集广告收入达80万元。华谊兄弟通过投资切入短剧产业链上游,获取内容制作能力及IP资源。
华谊兄弟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达成“短剧内容独家合作”协议(2025年3月),将其自制及投资的短剧通过“短视频切片+长视频全集”的方式分发[5]。例如,《城市里的月光》在抖音上的“预告切片”播放量已超5000万次,为正片上线引流。
由于短剧项目多为2025年下半年启动,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华谊兄弟“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含短剧、短视频等新兴业务)为0.12亿元,占总收入的5.57%[0]。预计2025年全年短剧业务收入将达0.3-0.5亿元,占比提升至10%-15%。
短剧的制作成本远低于传统剧集(单集50-200万元 vs 传统剧集单集1000-3000万元),华谊兄弟2025年三季度“制作成本”同比下降28%(从2024年同期的1.8亿元降至1.3亿元),部分得益于短剧项目的低成本投入[0]。
尽管当前短剧业务仍处于投入期,但随着项目上线及变现模式成熟,利润弹性显著。以《我的邻居是总裁》为例,单集成本约80万元,播放量2亿次,单集广告收入80万元,毛利率超50%[4]。若华谊兄弟的短剧项目能达到类似水平,预计2026年短剧业务净利润将达0.1-0.2亿元,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补充。
华谊兄弟在短剧领域的尝试,是其应对传统影视业务下滑的重要转型举措。尽管当前短剧业务贡献有限,但低成本、高弹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潜在引擎。建议公司:
由于当前公开信息有限,若需更详细的短剧项目数据(如具体收入、用户数据)及行业对比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的详尽信息。
数据来源:
[0] 华谊兄弟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券商API数据);
[1]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2] 华谊兄弟2024年年度报告;
[3] 华谊兄弟2024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4] 华谊创星2025年投资公告;
[5] 华谊兄弟与抖音合作协议(2025年3月);
[6] 豆瓣短剧评分数据(2025年10月)。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