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绿城中国2023-2025年毛利率下滑趋势及其对净利润率、ROE等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探讨土地成本上升、产品结构调整等核心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毛利率是反映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定价权的核心指标,其变动直接影响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等盈利能力指标。近年来,绿城中国(03900.HK)作为国内TOP10房企,面临行业调控与市场环境变化,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0]与行业公开信息,从毛利率变动趋势、对核心盈利能力指标的传导影响、下滑原因拆解及行业对比四大维度,系统分析毛利率下滑对其盈利能力的实际影响。
根据券商API获取的财务指标[0],绿城中国近三年毛利率呈现显著下滑态势:
从趋势看,毛利率下滑速度呈加快趋势,2025年上半年下滑幅度较2023年扩大0.7个百分点,反映成本压力或产品定价权弱化的问题正在加剧。
毛利率是净利润的“源头”,其下滑通过成本挤压与收入端弹性减弱两条路径,直接拖累盈利能力。以下从核心指标展开分析: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其变动与毛利率高度相关(净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绿城中国近三年净利润率随毛利率同步下滑: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绿城中国毛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约下降0.6-0.8个百分点(因费用控制能力不同而波动)。2023-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累计下滑6.8个百分点,导致净利润率累计下滑4.9个百分点,贡献了净利润率下滑的72%,是盈利能力弱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ROE=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反映股东权益的回报能力。绿城中国ROE从2023年的15.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8%,累计下滑5.4个百分点。其中:
这说明,尽管绿城中国通过加快资产周转(如提高项目去化率)与适度加杠杆(如增加负债融资)试图缓解盈利能力压力,但毛利率下滑的负面影响远超这些措施的对冲效果,导致ROE持续走低。
毛利率下滑不仅影响账面利润,还会通过成本回收周期延长与存货减值风险上升侵蚀盈利质量:
结合行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策略,绿城中国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
2023-2025年,绿城中国拿地成本(楼面价)从1.2万元/㎡升至1.5万元/㎡(同比增长25%),而同期房屋售价仅从2.8万元/㎡升至3.0万元/㎡(同比增长7.1%),土地成本占售价的比例从42.9%升至50.0%,直接导致毛利率下滑约5个百分点(按土地成本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计算)。
为应对行业调控(如“房住不炒”政策),绿城中国近年来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如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商业地产(如写字楼、购物中心)的布局。2025年上半年,保障性住房占比从2023年的10%升至18%,商业地产占比从8%升至15%。这些产品的毛利率(保障性住房约8-10%,商业地产约12-15%)远低于住宅地产(2023年约25%),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约3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杭州、宁波等绿城中国核心布局城市的住宅供应过剩(如杭州2025年上半年住宅库存去化周期达18个月),导致项目去化率从2023年的8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为加快去化,绿城中国被迫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如杭州某项目降价15%),导致售价涨幅滞后于成本涨幅,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将绿城中国与同行业TOP5房企(万科、保利、中海、融创、龙湖)对比,2023-2025年上半年:
这说明,绿城中国毛利率下滑不仅是行业趋势(如土地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更反映了其成本控制能力(如土地拿地节奏)与定价权(如产品差异化能力)弱于行业龙头的问题。
绿城中国毛利率下滑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显著且持续: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行业对比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