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浙江荣泰(603119.SH)在人形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业务进展,包括现有业务关联性、财务数据线索及潜在布局可能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浙江荣泰(603119.SH)作为全球云母制品市场领导者之一,主营业务聚焦于耐高温绝缘云母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执行器作为核心部件(占机器人成本约30%-40%)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财务数据,对浙江荣泰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的进展及潜在布局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公开资料[0],浙江荣泰的核心产品为云母硬质材料、柔质材料、发热组件等,主要用于电绝缘、热管理场景(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机绝缘)。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如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的核心需求是精密机械加工、电机控制、热管理及轻量化材料,其中热管理是执行器稳定运行的关键(电机绕组、控制器IGBT等部件需高效散热)。
公司现有云母复合材料具备耐高温、绝缘、轻量化特性,理论上可应用于执行器的热管理组件(如电机绝缘层、控制器散热片)。但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未公开披露与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相关的具体产品或客户合作信息[0][3]。
2025年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662.40万元,同比增长约12%(2024年同期为4,160万元),占总收入的4.86%[1]。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用高导热云母材料”“智能家电热管理组件”等现有业务的技术升级[0],未提及机器人执行器相关的研发项目。
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收入9.598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约35%(约3.36亿元),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智能家电业务占比约28%(约2.69亿元)[0]。未单独列示“机器人执行器”或“高端装备”相关收入,说明该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2025年三季度,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5.067亿元,同比增长8%(2024年同期为4.69亿元),主要用于“湖南岳阳云母制品产能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0]。该项目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家电用云母材料的产能提升,未涉及机器人执行器的专用产能。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执行器市场规模约36-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国内企业如汇川技术(伺服系统)、绿的谐波(减速器)已占据部分市场份额,但热管理组件仍依赖进口(如日本松下、德国博世的高导热绝缘材料)。
公司在云母复合材料领域具备技术积累(省级企业研究院、多项专利)、产能规模(浙江、湖南多厂区)及客户资源(新能源汽车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若切入执行器热管理组件,可依托现有供应链快速实现量产。
截至2025年三季度,浙江荣泰未公开披露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的具体进展(如产品型号、客户合作、收入贡献),现有财务数据及公开信息均未显示该业务已形成规模化布局[0][1][3]。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财务数据整理,未包含公司未披露的内部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