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全球六大锂电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松下、三星SDI、SK On)的客户集中度现状及趋势,揭示高集中度风险与低集中度优势,探讨垂直整合与多元化客户策略的影响。
客户集中度是衡量企业对大客户依赖程度的核心指标,通常用**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CR5)或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CR10)**表示。对于锂电行业而言,其客户主要为新能源汽车(NEV)厂商(如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及储能系统集成商(如特斯拉Powerwall、宁德时代户用储能),客户集中度直接反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与经营风险。
本文选取全球六大锂电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LG Energy Solution、松下、三星SDI、SK On)为研究对象,结合2023-2025年企业年报、行业研报及公开数据,从整体趋势、企业差异、风险特征三个维度分析其客户集中度现状及演变逻辑。
根据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研报汇总,2023-2025年全球锂电行业CR5(前五大客户占比)均值约为38%-42%,处于“中等集中”水平(通常CR5>50%为高度集中,30%-50%为中等集中)。其中: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市占率第一(2025年约38%)的锂电企业,客户覆盖全球主流车企(特斯拉、大众、小鹏、蔚来、理想)及储能客户(特斯拉Powerpack、宁德时代户用储能)。2023-2025年,其CR5从45%降至40%,主要因:
松下是特斯拉的核心电池供应商(2025年特斯拉订单占比约35%),2023-2025年CR5始终维持在55%左右。尽管2024年与丰田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但丰田订单占比仅约8%,无法对冲特斯拉的影响。这种高集中度导致松下业绩波动较大:2024年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松下锂电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
LGES的客户以欧洲传统车企为主(大众、通用、现代、福特),2023-2025年CR5维持在39%左右。其策略是与车企建立长期排他性合作:如2023年与大众签订10年200GWh订单,2024年与通用成立合资公司(Ultium Cells),确保了客户稳定性。但这种模式也限制了其拓展新客户的能力,2025年新客户(如小米汽车)占比仅约5%。
比亚迪的锂电业务主要为自身汽车业务(比亚迪汽车)提供电池,2023-2025年内部客户占比约35%-40%,外部客户(如丰田、奔驰)占比约60%-65%。由于内部关联交易的存在,其CR5(含内部客户)约为60%,但剔除内部交易后,外部客户CR5仅约25%,是全球集中度最低的锂电巨头之一。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降低供应链风险,但也导致外部客户拓展动力不足(2025年外部客户占比同比下降3%)。
松下、三星SDI等企业面临大客户流失风险:如2024年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签订50GWh订单,导致松下特斯拉订单占比从2023年的40%降至2024年的35%,收入同比下降8%。此外,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进度(如大众2025年电动化目标延迟)也会影响锂电企业的订单稳定性。
宁德时代、LGES等企业因客户结构分散,抗风险能力更强:2024年特斯拉销量下滑时,宁德时代通过大众、小鹏的订单弥补了损失,收入同比增长15%;LGES则通过通用、现代的订单实现了12%的收入增长。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降低了对外部客户的依赖,但也面临内部业务波动风险:2025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导致其锂电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此外,外部客户(如丰田)的订单占比下降(2025年同比下降2%)也会影响其整体业绩。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研报,因企业披露政策差异,部分数据为估算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