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晶晨股份智能SoC芯片出货量增长能否持续?分析报告

本文分析晶晨股份智能SoC芯片出货量增长的持续性,涵盖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财务表现及竞争环境,探讨短期与长期增长潜力及风险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晶晨股份智能SoC芯片出货量增长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晶晨股份(688099.SH)作为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其智能SoC芯片(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物联网终端等)的出货量增长是市场关注的核心。本文通过市场需求驱动、产品竞争力、财务表现、竞争环境四大维度,结合公司公开数据与行业趋势,分析其出货量增长的持续性。

二、核心分析维度

(一)市场需求驱动: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行业的长期增长

智能SoC芯片的需求本质上依赖于下游终端设备的普及与升级。晶晨的产品覆盖**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物联网终端(如智能音箱、摄像头)**三大核心领域,各领域的需求趋势支撑其出货量增长:

  1. 智能机顶盒:存量升级与海外拓展
    国内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机顶盒招标是晶晨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S系列芯片在国内运营商招标中取得最大份额)。随着国内机顶盒的数字化、4K化升级(当前国内4K机顶盒渗透率约60%,仍有提升空间),以及海外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的运营商合作拓展(晶晨已进入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机顶盒芯片的出货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 智能电视:AI与超高清功能驱动替换需求
    全球智能电视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2024年全球销量约2.1亿台,同比微增1.2%),但AI画质增强、AI语音助手、8K显示等功能升级推动用户替换需求。晶晨的T系列芯片(智能电视SoC)已覆盖国际主流TV生态(如三星、LG的合作),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30%,受益于智能电视的功能升级需求。

  3. 物联网终端:W系列芯片的爆发式增长
    物联网(IoT)设备(如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家电)的增长是晶晨的新增长点。2024年,其W系列芯片(物联网SoC)销量首次突破1400万颗(累积销量超3000万颗),主要受益于亚马逊、谷歌等海外客户的物联网设备订单。随着IoT设备的普及(2025年全球IoT设备连接数预计达300亿台,同比增长15%),W系列芯片的出货量将持续提升。

(二)产品竞争力:技术壁垒与客户资源的护城河

晶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媒体SoC全流程设计能力全球客户资源

  1. 技术壁垒:多媒体编解码与系统优化
    公司拥有超高清多媒体编解码(4K/8K)、显示处理、内容安全保护等核心技术,整合了ARM Cortex-A系列CPU、Mali GPU等业界领先的IP,实现了成本、性能与功耗的优化(如S系列芯片的功耗比竞品低20%)。这种技术壁垒使得晶晨在运营商招标中具备价格与性能优势,巩固了市场份额。

  2. 客户资源:全球顶级运营商与OEM的长期合作
    晶晨的客户包括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海外运营商(如AT&T、沃达丰)以及全球知名OEM(如三星、LG、小米)。这些客户的粘性高(更换芯片供应商的成本约占终端成本的10%-15%),为出货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三)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的增长验证出货量提升

从财务数据看,晶晨的收入与利润增长与出货量提升高度相关:

  • 2024年:出货量增长驱动利润爆发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9.26亿元(同比增长10.22%),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64.65%)。增长主要来自S系列(机顶盒)、T系列(智能电视)的销量提升(S系列销量同比增长15%,T系列同比增长30%)。

  • 2025年三季报:延续增长态势
    2025年1-9月,公司营收50.71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85%),净利润6.95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85%)。这说明2025年出货量仍在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物联网W系列芯片的爆发(前三季度W系列销量同比增长40%)。

(四)竞争环境:面临联发科、瑞芯微等对手的挑战

晶晨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联发科(MTK)、瑞芯微(RK)、海思(HiSilicon)

  • 联发科:智能电视芯片的龙头
    联发科在智能电视芯片市场份额约占50%(2024年数据),其芯片覆盖中高端市场,具备更强的AI算力(如带NPU的AI SoC)。晶晨在智能电视领域的份额约为20%,需通过成本优势(比联发科低10%-15%)抢占中低端市场。

  • 瑞芯微:物联网领域的后起之秀
    瑞芯微的RK3588系列芯片(物联网SoC)在AI算力(支持8TOPS)与功耗(比晶晨W系列低15%)上具备优势,已获得亚马逊、百度等客户的订单。晶晨需加快物联网芯片的AI功能升级(如推出带NPU的W系列芯片),以应对竞争。

三、风险因素与持续性判断

(一)主要风险

  1. 研发投入不足:长期竞争力隐患
    晶晨的研发投入占比(2025年三季报为1.39%)远低于行业平均(联发科2024年为8%,瑞芯微为6%)。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其在AI、更高制程(如7nm)芯片的研发上落后,影响长期出货量增长。

  2. 产能短缺:依赖代工的风险
    晶晨采用无晶圆厂模式,依赖台积电、三星等代工。若台积电的产能分配向高端芯片(如GPU、CPU)倾斜,可能导致晶晨的产能短缺,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3. 客户集中度高:运营商招标的不确定性
    晶晨的收入中约40%来自国内运营商招标(2024年数据)。若未来运营商招标份额下降(如被瑞芯微、联发科抢占),将直接影响出货量。

(二)持续性判断:短期稳定,长期需解决研发与竞争问题

短期(1-2年):出货量将保持增长

  • 支撑因素:物联网W系列芯片的爆发(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40%)、智能电视T系列的稳定需求(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30%)、运营商招标的持续份额(2025年中国移动招标中获得25%份额)。

长期(3-5年):增长持续性取决于研发与竞争应对

  • 关键变量:1. 研发投入是否提升(如将研发占比提高至5%以上);2. 物联网芯片的AI功能升级(如推出带NPU的W系列芯片);3. 产能保障(与台积电签订长期产能协议)。

四、结论

晶晨股份智能SoC芯片的出货量增长短期(1-2年)具备持续性,主要受益于物联网、智能电视等领域的需求增长与客户资源的保障。但长期(3-5年)需解决研发投入不足与竞争加剧的问题,否则可能导致增长放缓。

投资者需关注:1. 公司研发投入的变化(如年报中的研发支出占比);2. 物联网芯片的AI功能升级进展;3. 运营商招标份额的变化。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财报与行业常识,未包含实时市场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