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飞行汽车技术进展及财经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析小鹏汽车在飞行汽车领域的技术布局、测试进展、产品规划及市场前景,探讨其财经意义与挑战,助力了解eVTOL行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小鹏汽车飞行汽车领域技术进展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 vehicle, eVTOL)作为未来交通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成为新能源与航空领域的交叉热点。小鹏汽车通过旗下子公司小鹏汇天(HT Aero)切入该赛道,依托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如电池、电机、电控),试图打造“陆空两栖”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本报告从技术布局、测试进展、产品规划、市场前景四大维度,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趋势,分析小鹏汽车在飞行汽车领域的技术进展及财经意义。

二、技术布局:聚焦核心环节,构建专利壁垒

小鹏汇天的技术布局围绕eVTOL的核心环节展开,重点突破动力系统、飞控算法、轻量化设计三大方向,通过专利积累构建技术壁垒。

1. 动力系统: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

小鹏汇天采用“多旋翼+固定翼”的复合布局(如旅航者X2原型机),通过旋翼实现垂直起降,固定翼提供平飞动力,兼顾灵活性与续航。其动力系统采用分布式电动动力单元(多个电机驱动旋翼),降低单一点故障风险,提升可靠性。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汇天已申请多项关于“多旋翼动力分配”“旋翼折叠机构”的专利[0],解决了eVTOL在“起降-平飞”转换过程中的动力衔接问题。

2. 飞控算法:智能飞行控制系统

飞控系统是eVTOL的“大脑”,负责姿态控制、路径规划、避障等功能。小鹏汇天依托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算法积累(如XPilot系统),开发了多模态飞控算法,融合了视觉感知(摄像头、激光雷达)与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实现“自动起降+自主导航”。例如,其原型机可在复杂环境(如城市建筑群)中实现精准避障,误差小于0.5米[1]。

3. 轻量化与电池技术

eVTOL对重量敏感(每公斤重量会显著影响续航),小鹏汇天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如机身、旋翼),比传统金属材料轻40%-50%。同时,依托小鹏汽车在动力电池的技术积累(如800V高压平台、半固态电池),其飞行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目标达到350Wh/kg(当前电动车电池约250-300Wh/kg),以满足“续航200公里+时速180公里”的目标[2]。

三、测试进展:原型机迭代加速,逼近量产标准

小鹏汇天的测试进展分为原型机开发合规试飞两大阶段,目前已完成多轮迭代,逐步逼近量产要求。

1. 原型机迭代:从X1到X2,性能持续提升

  • 旅航者X1(2021年):首款原型机,采用6旋翼布局,续航约35公里,时速80公里,主要用于验证垂直起降功能。
  • 旅航者X2(2022年):第二代原型机,升级为“4旋翼+固定翼”复合布局,续航提升至60公里,时速130公里,具备自动避障与自主返航功能,完成了超过1000次试飞[3]。
  • 第三代原型机(2024年,未公开命名):据行业传闻,该原型机将采用可折叠旋翼(减少地面停放空间),续航目标200公里,时速180公里,计划于2025年进行量产前的最后测试[4]。

2. 合规试飞:推进适航认证

eVTOL的商业化需获得民用航空局(CAAC)的适航认证(如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小鹏汇天已与CAAC展开合作,2023年完成了“旅航者X2”的低空空域试飞(高度100-200米),验证了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飞行安全性[5]。目前,小鹏汇天正推进“型号认证”的关键步骤(如系统安全性评估、电磁兼容性测试),预计2026年获得TC证书[6]。

四、产品规划:2026年量产,瞄准高端消费市场

小鹏汇天的产品规划聚焦**“陆空两栖”智能汽车**,目标是打造“可驾驶、可飞行”的量产车型,满足城市通勤(如避开拥堵)与高端出行需求。

1. 量产时间表:2026年推出首款量产车

小鹏汇天此前宣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内部代号“HT-1”)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售价预计在80-120万元(人民币),定位“高端智能交通终端”。该车型将具备以下特征:

  • 陆行模式:续航600公里(纯电),支持800V高压快充(10分钟补能300公里);
  • 飞行模式:续航200公里,时速180公里,可垂直起降(无需跑道);
  • 智能功能:融合小鹏XPilot 4.0自动驾驶系统与飞控算法,实现“陆空一体化”智能导航[7]。

2. 市场定位:差异化竞争,聚焦“最后一公里”

与亿航智能(EHang)的“载人无人机”(主要用于空中出租车)不同,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更强调“陆空两栖”的实用性,目标用户是高端商务人士(如企业高管)与城市通勤者(如每天通勤距离50-100公里的用户)。其核心卖点是“节省时间”(如从深圳南山到宝安机场,飞行模式只需15分钟,比自驾少30分钟)[8]。

五、市场前景:行业高增长,小鹏的优势与挑战

1. 行业趋势:eVTOL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报告,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 trillion美元(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7%[9]。其中,中国市场因“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交通)与“低空经济”政策(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支持eVTOL研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eVTOL市场(占比约40%)[10]。

2. 小鹏的优势:电动车技术积累与用户基础

小鹏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如电池、电机、电控)是其进入飞行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例如,小鹏的800V高压平台可直接应用于飞行汽车的电池系统,降低研发成本;XPilot自动驾驶系统的视觉感知算法可复用至飞控系统,提升智能水平。此外,小鹏汽车的用户基础(截至2025年10月,全球交付量超过50万辆)可为飞行汽车提供“种子用户”(如小鹏P7/P9的车主),降低市场推广成本[11]。

3. 挑战:监管与成本压力

  • 监管不确定性:eVTOL的商业化需解决“空域管理”(如航线规划、交通管制)与“地面停放”(如飞行汽车的停车位)问题,目前中国尚未出台完善的eVTOL运营法规[12];
  • 成本高企:飞行汽车的核心部件(如碳纤维机身、分布式电机)成本较高,量产初期售价可能超过100万元,限制了大众市场的接受度[13];
  • 竞争加剧:除了小鹏汇天,亿航智能、EHang、Joby Aviation(美国)、Lilium(德国)等企业均在推进eVTOL的研发与量产,竞争格局尚未稳定[14]。

六、财经意义:新增长曲线,提升估值弹性

小鹏汽车布局飞行汽车领域的核心目标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对传统电动车业务的依赖。从财经角度看,飞行汽车业务对小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研发投入:短期压力,长期回报

小鹏汇天的研发投入占小鹏汽车总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5%(约30亿元/年)[15]。短期来看,研发投入会挤压利润空间(小鹏2025年Q3净利润为-12亿元),但长期来看,飞行汽车业务若能实现量产,将为小鹏带来高毛利率(预计约30%-40%,高于传统电动车的25%)[16]。

2. 估值提升:拥抱“低空经济”赛道

飞行汽车属于“未来产业”,其估值逻辑不同于传统电动车(基于销量与毛利率),而是基于技术壁垒市场潜力。例如,Joby Aviation(美国eVTOL企业)在2024年上市时的估值达100亿美元(尽管尚未量产),主要因其拥有领先的eVTOL技术[17]。小鹏汇天若能在2026年实现量产,有望为小鹏汽车的估值带来20%-30%的提升(从当前的300亿美元提升至360-390亿美元)[18]。

七、结论

小鹏汽车通过小鹏汇天切入飞行汽车领域,依托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已在动力系统、飞控算法、轻量化设计等核心环节形成优势,测试进展(如原型机迭代、适航认证)逐步逼近量产要求。2026年首款量产飞行汽车的推出,将为小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估值弹性。然而,监管不确定性(如空域管理)与成本压力(如高售价)仍是其商业化的关键挑战。从行业趋势看,eVTOL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小鹏汽车若能抓住“低空经济”的机遇,有望成为全球eVTOL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如小鹏汽车年报、行业报告、媒体报道),部分信息为预测值,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