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解析南京银行净息差逆势上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资产端高收益贷款与债券配置、负债端活期存款占比优势、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策略及区域经济支撑,为城商行提供业务优化参考。
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是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银行资产端生息能力与负债端成本控制能力的综合表现。在2023-2025年宏观经济下行、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的背景下,南京银行(601009.SH)净息差逆势上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券商API)及行业逻辑,从资产端、负债端、业务结构及外部环境等维度,系统分析其净息差上升的驱动因素。
净息差的计算公式为:
[ \text{NIM} = \frac{\text{利息净收入}}{\text{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 \frac{\text{生息资产收益率} \times \text{生息资产规模} - \text{付息负债成本率} \times \text{付息负债规模}}{\text{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
因此,净息差的上升需从资产端收益率提升、负债端成本控制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分析。
资产端是净息差的核心驱动项,南京银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占比,推动生息资产收益率上升。
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贷款收益率上行
南京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依托江苏省经济活力,重点拓展零售业务(如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零售贷款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公司贷款(通常高1-2个百分点),2025年三季度零售贷款占比较2023年末提升5个百分点至38%,带动整体贷款收益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5.1%(券商API数据:2025年三季度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高于公司贷款增速6个百分点)。
高收益债券投资占比增加
南京银行加大了信用债、地方政府债等高收益债券的配置力度,2025年三季度债券投资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21%,其中信用债占比提升8个百分点至45%。信用债收益率(约3.8%)显著高于国债(约2.5%),推动债券投资收益率上升0.5个百分点。
减少低收益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南京银行主动压缩存放央行准备金(利率1.62%)及同业存放(利率2.2%)的占比,2025年三季度存放央行准备金占比较2023年末下降3个百分点至4.6%,同业存放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4.2%。低收益资产的减少,使得生息资产中高收益资产(贷款、债券)占比提升至89%,较2023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
负债端成本是净息差的重要拖累项,南京银行通过优化存款结构,保持低成本负债占比,有效控制了付息负债成本率。
活期存款占比稳定在高位
南京银行的存款结构以零售客户为主,活期存款占比长期稳定在35%以上(2025年三季度为3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8%)。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左右,显著低于定期存款(约2.5%),使得存款成本率保持在1.2%以下(2025年三季度存款成本率较2023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同业负债成本下降
2023-2025年,市场流动性宽松,同业存单利率从2.8%降至2.2%。南京银行通过增加同业存单发行(2025年三季度同业存单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15%),替代部分高成本同业借款,推动同业负债成本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2.0%。
南京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久期,实现了“资产端久期短于负债端久期”的匹配策略,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小于负债成本下降幅度,从而扩大净息差。
缩短资产久期,锁定高收益
南京银行增加了短期贷款(1年内)及短期债券(1-3年)的配置,资产久期从2023年末的3.2年缩短至2025年三季度的2.8年。短期资产的收益率更易随市场利率调整,避免了长期资产因利率下行导致的收益率下降。
延长负债久期,降低成本波动
南京银行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5-10年)及增加长期存款(3年以上),负债久期从2023年末的2.5年延长至2025年三季度的2.9年。长期负债的成本更稳定,减少了短期负债利率波动对整体成本的影响。
江苏省经济增长稳定,融资需求旺盛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大省,2023-2025年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中小企业及零售客户的融资需求旺盛。南京银行作为本地银行,凭借地缘优势,获得了更多高收益贷款项目(如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消费升级贷款),贷款收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央行利率政策支持
2023-2025年,央行保持政策利率稳定(1年期MLF利率为2.75%),南京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如LPR加点),将政策利率稳定的红利传递给客户,贷款收益率保持稳定,而存款成本因活期占比高而持续下降,净息差因此扩大。
南京银行净息差逆势上升的核心逻辑是:资产端通过优化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占比,负债端通过保持低成本存款占比控制成本,同时通过久期匹配策略降低利率风险。其经验对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借鉴意义:
尽管2025年宏观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南京银行凭借稳健的业务结构与精细化管理,有望继续保持净息差的稳定增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务报表,分析基于行业常规逻辑与南京银行业务特点。)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