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东鹏饮料毛利率持续下降的核心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扩张、产品结构调整等,并提出未来优化建议,帮助投资者理解公司财务状况与发展前景。
东鹏饮料(605499.SH)作为国内能量饮料龙头企业,自2021年上市以来,凭借“东鹏特饮”等核心产品的市场渗透,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基于财务数据、行业环境及公司战略,从成本结构、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产能扩张等维度,系统分析毛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毛利率是反映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毛利率} = \frac{\text{营业收入} - \text{营业成本}}{\text{营业收入}} \times 100% ]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东鹏饮料2022年至2025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变化如下(注:2023、2024年数据为近似值,基于公开财报及季度数据推导):
可见,公司毛利率自2022年以来持续下滑,2025年三季度较2022年下降约7个百分点,降幅显著。
饮料企业的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约60%-70%,其中糖、PET塑料瓶、包装材料是核心原材料。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东鹏饮料的成本控制造成较大压力:
东鹏饮料自2021年上市以来,为支撑全国化战略,加快生产基地建设,布局了广东、广西、安徽、重庆等12个生产基地[0]。产能扩张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如厂房、设备)增加,导致折旧费用大幅上升:
折旧费用属于固定成本,随着产能释放,分摊到每单位产品的折旧成本增加。例如,2022年每瓶东鹏特饮的折旧成本约0.1元,2025年增至约0.15元,直接拉低了毛利率。
东鹏饮料原本以能量饮料(东鹏特饮)为主,毛利率约55%。近年来,为应对市场竞争,公司拓展了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茶饮料(鹏程上茶)、果味茶等新品类,这些品类的毛利率低于能量饮料:
2025年三季度,新品类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0%提升至25%,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例如,东鹏补水啦2025年三季度收入约20亿元,占比12%,其毛利率较东鹏特饮低15个百分点,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随着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东鹏饮料的员工数量从2022年的8000人增加至2025年的10985人[0],增幅约37%。同时,员工工资水平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2023-2025年全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涨幅约10%)。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从2022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13%,进一步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能量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红牛、乐虎、魔爪等竞争对手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东鹏饮料为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增加经销商返利等措施,导致产品均价下降:
虽然收入仍保持增长(2025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9%),但增速低于成本增速(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导致毛利率下降。
东鹏饮料毛利率持续下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扩张带来的固定成本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是核心原因。未来,公司若要提升毛利率,需采取以下措施:
尽管当前毛利率面临压力,但东鹏饮料的全国化布局和多品类战略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若能有效控制成本并优化产品结构,毛利率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0],分析基于2022-2025年三季度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