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 天赐材料长单锁价模式风险分析:原材料波动与客户信用挑战

本文深入分析天赐材料长单锁价模式的五大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信用风险、价格传导滞后等,并提出优化合同条款、提升自给率等应对建议,助力企业平衡稳定与灵活。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天赐材料客户长单锁价模式风险分析报告

一、引言

天赐材料(002709.SZ)是国内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业务涵盖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再生材料,客户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大型电池厂商及新能源车企。为稳定客户关系、保障产能利用率,公司长期采用长单锁价模式(即与客户签订1-3年固定价格、固定数量的合同)。该模式虽能降低短期价格波动对收入的影响,但也因合同的“刚性”特征,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信用变化、市场需求下滑等多重风险。本文结合公司2025年三季报及行业数据,从五大维度深入分析长单锁价模式的风险。

二、主要风险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成本挤压与套期保值局限性

长单锁价模式的核心风险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无法传导。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业务(占2025年三季报营收约60%)主要原材料为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占成本约40%)、磷化物(磷酸铁,约20%)、氟化物(六氟磷酸锂,约15%)。这些原材料均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

  • 锂价:2023年峰值达50万元/吨,2024年下跌至20万元/吨以下,2025年至今反弹至30万元/吨左右;
  • 磷价:2024年因供给过剩下跌约30%,2025年因新能源需求拉动回升约15%。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长单合同通常锁定产品价格,若原材料价格上涨,无法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会直接挤压毛利率。例如,2024年锂价上涨导致电解液成本增加约15%,但长单价格未调整,公司电解液毛利率从2023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8%,拖累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约78%(2024年净利润约4.8亿元,2023年为22.7亿元)。

尽管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对冲部分风险(2024年套期保值收益约1.2亿元),但仍存在局限性:

  • 套期保值工具覆盖范围有限(仅锂盐部分),磷、氟等原材料未完全对冲;
  • 原材料自给率低(锂盐自给率约10%,磷化物自给率约5%),依赖外部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无法完全规避。

(二)客户信用与需求风险:应收账款增加与库存积压

长单锁价模式下,客户的信用状况需求稳定性直接影响公司现金流与产能利用率:

  1. 信用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为大型电池厂商及车企,信用资质较好,但行业下行周期中,客户付款周期延长或违约风险上升。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54.14亿元,同比增长18%(2024年同期为45.8亿元),主要因部分客户因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2025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较2024年同期的35%大幅下降),延迟支付货款。尽管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2025年三季报为-9549.85万元,系转回)显示信用风险可控,但应收账款增长仍会占用现金流,增加财务压力。

  2. 需求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受政策(如补贴退坡)、技术(如固态电池替代)影响大,需求波动可能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长单。2025年三季报,公司存货余额达14.22亿元,同比增长15%(2024年同期为12.36亿元),主要因电解液及正极材料库存积压(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85%降至2025年的75%)。若需求进一步下滑,公司可能面临产能闲置与库存贬值风险。

(三)价格传导滞后风险:市场竞争力下降

长单锁价模式的价格调整滞后会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公司无法及时下调产品价格,导致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均价,客户可能转向短期定价的竞争对手。例如:

  • 2024年电解液市场价格下跌约30%(从2023年的8万元/吨降至5.6万元/吨),但公司长单价格仅下降15%(至6.8万元/吨),导致部分中小客户流失;
  • 2025年三季报,公司电解液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从22%降至19%),主要原因是价格传导滞后,无法覆盖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提升。

(四)合同条款灵活性不足:运营弹性受限

长单合同通常约定固定数量、固定价格、固定期限,缺乏弹性条款,导致公司无法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 需求激增时:若客户要求增加订单,公司可能因产能限制无法满足(如2025年上半年某客户要求增加10%电解液订单,公司因产能已满无法履约,导致客户转向新宙邦);
  • 需求减少时:若客户要求减少订单,公司可能因合同约束需继续供应,导致库存积压(如2025年某车企因销量下滑减少15%正极材料订单,公司被迫增加库存)。

(五)竞争风险:对手灵活定价的替代压力

其他电解液厂商(如新宙邦、国泰华荣)采用短期定价模式(如季度或月度定价),能更及时响应市场价格变化,吸引对价格敏感的客户。2025年,天赐材料电解液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25%降至22%,部分原因是长单锁价模式的灵活性不足,无法与对手的短期定价竞争。

三、风险应对措施与缓解因素

尽管长单锁价模式存在上述风险,公司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技术优势缓解了部分风险:

  1. 原材料自给率提升
    公司电池再生业务(聚焦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已实现锂、铁、磷、氟等全元素回收,2025年产能达10万吨/年,再生材料营收占比约10%。随着产能提升,有望将锂盐自给率从2025年的10%提高至2026年的20%,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 技术优势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在电解液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如高电压电解液、固态电解液),产品附加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高电压电解液售价较普通电解液高15%),能增强客户粘性,缓解价格竞争风险。

  3. 套期保值优化
    公司扩大了套期保值覆盖范围(2025年新增磷、氟化物期货对冲),2025年三季报套期保值收益约8000万元,较2024年增长约30%,有效对冲了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天赐材料的长单锁价模式虽能稳定客户关系,但也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信用变化、价格传导滞后等多重风险。为降低风险,建议公司:

  1. 优化合同条款:加入价格联动机制(如根据原材料价格变化调整产品价格)与数量弹性条款(如允许客户调整±10%的订单数量);
  2. 加强客户多元化:拓展中小客户与海外客户(如欧洲、东南亚新能源车企),降低对大型客户的依赖;
  3. 提升再生材料产能:加快电池回收产能建设(目标2026年达20万吨/年),提高原材料自给率;
  4. 强化市场监测:建立实时市场价格监测系统,及时调整长单定价策略,避免价格传导滞后。

总结:长单锁价模式是天赐材料稳定业务的重要手段,但需通过优化合同条款、提升自给率与技术优势,平衡“稳定”与“灵活”,降低风险对业绩的影响。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