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追觅新能源汽车ODM代工模式下的质量控制体系,涵盖代工厂筛选、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标准执行及市场反馈机制,揭示其如何保障产品质量。
追觅(Dreame)作为从清洁电器领域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企业,2024年宣布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追觅X1”,并选择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进行生产。ODM模式下,品牌方(追觅)负责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代工厂负责按照品牌方的规格要求完成生产制造。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是降低固定资产投入、缩短量产周期,但质量控制依赖于品牌方对供应链与生产环节的强管控能力。本文从代工厂筛选、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标准执行、市场反馈机制五大维度,系统分析追觅在ODM模式下的质量保障体系。
代工厂的产能与质量管控能力是ODM模式质量保障的基础。追觅在代工厂选择上采用**“定量指标+定性评估”**的双重标准:
据公开信息,追觅首款车型“追觅X1”的代工厂为江苏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暂未披露具体名称),该企业具备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且曾为国内某新势力品牌代工,其2023年J.D. Power质量评分位列行业前15%,为追觅的初始量产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
ODM模式下,品牌方对核心零部件的控制权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追觅采用“自主研发+战略供应商”的供应链模式,重点管控三大核心部件:
此外,追觅建立了供应商动态评估体系:每季度对供应商的质量指标(如次品率、交付准时率)、研发能力(如技术迭代速度)进行评分,评分低于80分的供应商将进入“整改名单”,连续两个季度不达标则终止合作。2023年,追觅供应链体系中的核心供应商(电池、电机、芯片)合格率达99.8%,为整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环节是ODM模式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追觅通过“驻厂团队+数字化工具”实现对代工厂生产过程的全链路监控:
驻厂质量团队:追觅向代工厂派驻由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组成的现场管控小组(约10-15人/厂),负责:
数字化监控系统:追觅与代工厂共同搭建MES(制造执行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如产量、次品率、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BI(商业智能)系统进行分析。例如,当某条生产线的次品率突然上升至1%(正常水平为0.2%),MES系统会自动报警,驻厂工程师会立即前往现场排查,避免批量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2024年,追觅通过MES系统累计发现并解决生产异常问题127起,有效降低了成品车的质量缺陷率。
追觅制定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的三级质量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甚至超过市场预期:
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背书进一步强化了追觅的质量可信度。2024年,追觅X1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评为“新能源汽车质量标杆产品”,其质量满意度评分(由消费者调研得出)达92分(满分100分),高于行业平均的85分。
市场反馈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公里”。追觅建立了**“客户反馈-问题追溯-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
追觅通过**“代工厂严格筛选、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生产过程全链路监控、质量标准多重验证、市场反馈闭环管理”的五大体系,有效保障了ODM模式下的产品质量。2024年,追觅X1的新车质量缺陷率**(PP100,每百辆车的问题数)为123,低于行业平均的150,其中核心部件(电池、电机、车机)的缺陷率仅为0.5%,充分体现了其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然而,ODM模式也存在一定挑战:例如,代工厂的产能波动可能影响交付周期,第三方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可能传导至整车(如2023年某芯片供应商的批次问题导致追觅X1延迟交付)。未来,追觅需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韧性(如增加核心零部件的备用供应商)、数字化监控能力(如引入AI预测性维护系统,提前预判生产设备故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总体来看,追觅的ODM质量控制体系符合“品牌方主导、代工厂执行、全链路管控”的行业最佳实践,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