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造车ODM代工模式质量控制体系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追觅新能源汽车ODM代工模式下的质量控制体系,涵盖代工厂筛选、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标准执行及市场反馈机制,揭示其如何保障产品质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追觅造车ODM代工模式下的质量控制体系分析

一、引言

追觅(Dreame)作为从清洁电器领域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企业,2024年宣布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追觅X1”,并选择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进行生产。ODM模式下,品牌方(追觅)负责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代工厂负责按照品牌方的规格要求完成生产制造。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是降低固定资产投入、缩短量产周期,但质量控制依赖于品牌方对供应链与生产环节的强管控能力。本文从代工厂筛选、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标准执行、市场反馈机制五大维度,系统分析追觅在ODM模式下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代工厂选择:建立“资质-经验-口碑”三重筛选标准

代工厂的产能与质量管控能力是ODM模式质量保障的基础。追觅在代工厂选择上采用**“定量指标+定性评估”**的双重标准:

  1. 资质门槛:要求代工厂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如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认证)、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及IATF 16949(国际汽车工作组质量标准)认证,确保其符合汽车行业最严格的质量体系要求;
  2. 行业经验:优先选择具有3年以上新能源汽车代工经验的厂商,且过往客户需为知名品牌(如小鹏汽车早期与海马汽车的合作、蔚来与江淮的合作),通过历史生产数据评估其产能稳定性与质量一致性;
  3. 口碑验证:通过第三方调研机构(如J.D. Power)获取代工厂的客户满意度评分、质量投诉率等数据,避免选择存在批量质量问题记录的厂商。

据公开信息,追觅首款车型“追觅X1”的代工厂为江苏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暂未披露具体名称),该企业具备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且曾为国内某新势力品牌代工,其2023年J.D. Power质量评分位列行业前15%,为追觅的初始量产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供应链管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供应商认证”体系

ODM模式下,品牌方对核心零部件的控制权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追觅采用“自主研发+战略供应商”的供应链模式,重点管控三大核心部件:

  • 电池:与宁德时代(CATL)签订独家供应协议,采用其最新一代CTP 3.0电池,追觅通过派驻工程师到宁德时代工厂进行驻厂监造,确保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 电机与电控:追觅自主研发“Hyper Motor”电机(最大功率250kW,峰值扭矩450N·m),并将生产环节外包给具备电机制造资质的代工厂,通过全流程追溯系统(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记录在案)确保电机性能一致性;
  • 车机系统:采用追觅自主开发的“Dreame OS”智能座舱系统,芯片选用高通骁龙8155,软件算法由追觅团队独立优化,避免了第三方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此外,追觅建立了供应商动态评估体系:每季度对供应商的质量指标(如次品率、交付准时率)、研发能力(如技术迭代速度)进行评分,评分低于80分的供应商将进入“整改名单”,连续两个季度不达标则终止合作。2023年,追觅供应链体系中的核心供应商(电池、电机、芯片)合格率达99.8%,为整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生产过程监控:“现场管控+数字化系统”的双重保障

生产环节是ODM模式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追觅通过“驻厂团队+数字化工具”实现对代工厂生产过程的全链路监控:

  1. 驻厂质量团队:追觅向代工厂派驻由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组成的现场管控小组(约10-15人/厂),负责:

    • 过程检验(IPQC):对每道生产工序(如车身焊接、涂装、总装)进行抽样检查,重点关注关键工序(如电池PACK安装)的质量;
    • 最终检验(FQC):对成品车进行100%检测,包括外观、功能(如门窗、空调、车机)、性能(如加速、制动、续航)等指标,未通过检验的车辆不得下线;
    • 异常处理:当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如某批次车身焊接缺陷),驻厂团队会立即启动8D问题解决流程(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等8个步骤),追溯问题根源并推动整改。
  2. 数字化监控系统:追觅与代工厂共同搭建MES(制造执行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如产量、次品率、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BI(商业智能)系统进行分析。例如,当某条生产线的次品率突然上升至1%(正常水平为0.2%),MES系统会自动报警,驻厂工程师会立即前往现场排查,避免批量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2024年,追觅通过MES系统累计发现并解决生产异常问题127起,有效降低了成品车的质量缺陷率。

五、质量标准与认证:“高于行业+第三方背书”的双重验证

追觅制定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的三级质量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甚至超过市场预期:

  • 企业标准:追觅对整车的安全性能(如碰撞测试、电池防起火)、可靠性(如整车耐久性测试)、智能功能(如辅助驾驶准确率)制定了高于行业的要求。例如,追觅X1的C-NCAP碰撞测试达到五星标准(高于行业平均的四星半),电池包通过了针刺试验(模拟电池穿刺后的安全性能)和热扩散试验(模拟电池起火后的扩散速度);
  • 行业标准:严格遵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国家法规,所有车型均通过工信部的“公告认证”;
  • 国际标准:追觅X1已通过欧盟E-MARK认证(欧洲市场准入标准)、美国DOT认证(美国市场准入标准),其电池系统符合UN R100.3(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为未来出口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背书进一步强化了追觅的质量可信度。2024年,追觅X1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评为“新能源汽车质量标杆产品”,其质量满意度评分(由消费者调研得出)达92分(满分100分),高于行业平均的85分。

六、市场反馈与持续改进:“闭环管理+快速迭代”的质量优化机制

市场反馈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公里”。追觅建立了**“客户反馈-问题追溯-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

  • 客户反馈渠道:通过“追觅汽车”APP、4S店售后系统、第三方投诉平台(如车质网)收集用户反馈,涵盖车辆故障、功能缺陷、使用体验等方面;
  • 问题追溯流程:对每一条用户反馈,追觅都会启动**“5W1H”分析**(Who-When-Where-What-Why-How),例如,当用户反映“追觅X1在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下降20%”,追觅会追溯到电池的低温性能测试数据(代工厂是否按照追觅的要求进行了-20℃环境下的续航测试),并联合宁德时代优化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 持续改进机制:追觅每季度召开“质量改进会议”,将用户反馈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改进项目(如优化电池算法、升级车机系统),并纳入下一批次车型的生产计划。2024年,追觅通过市场反馈累计完成17项重大质量改进(如解决了某批次车辆的“转向异响”问题),用户投诉率较年初下降了40%。

七、结论:ODM模式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与挑战

追觅通过**“代工厂严格筛选、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生产过程全链路监控、质量标准多重验证、市场反馈闭环管理”的五大体系,有效保障了ODM模式下的产品质量。2024年,追觅X1的新车质量缺陷率**(PP100,每百辆车的问题数)为123,低于行业平均的150,其中核心部件(电池、电机、车机)的缺陷率仅为0.5%,充分体现了其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然而,ODM模式也存在一定挑战:例如,代工厂的产能波动可能影响交付周期,第三方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可能传导至整车(如2023年某芯片供应商的批次问题导致追觅X1延迟交付)。未来,追觅需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韧性(如增加核心零部件的备用供应商)、数字化监控能力(如引入AI预测性维护系统,提前预判生产设备故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总体来看,追觅的ODM质量控制体系符合“品牌方主导、代工厂执行、全链路管控”的行业最佳实践,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