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永辉超市2025年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2%的核心原因,包括线下门店调整、线上业务乏力及供应链效率问题,并预测其短期与长期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三季度,永辉超市(601933.SH)营收同比下降22%至424.34亿元,引发市场对其业绩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通过财务指标拆解、业务战略复盘、行业竞争力对比三大维度,分析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及未来趋势,判断其下降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结合公司公开财务数据(券商API)及业务布局,营收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可归纳为三点:
永辉超市2025年开启“门店优化计划”,上半年关闭227家长期亏损门店(占总门店数约15%),同时调改93家门店以提升生鲜品类竞争力。闭店导致短期营收直接收缩,而调改门店的歇业装修、设备投入及人员培训成本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达84.85亿元,同比上升12%)。
作为传统线下超市龙头,永辉的线上业务(如“永辉生活”APP)占比不足10%,远低于盒马(35%)、叮咚买菜(60%)等竞争对手。2025年以来,线下超市整体客流量同比下降8%,永辉因线上布局滞后,未能有效对冲线下损失,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7.2%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5.8%(行业排名从第3跌至第6)。
永辉的“农超对接”模式曾是核心优势,但近年来因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滞后,生鲜损耗率仍高达12%(行业平均为8%),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此外,管理费用(12.72亿元)及财务费用(5.61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和15%,进一步侵蚀了利润(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亏损7.72亿元)。
根据券商API的行业排名数据(2025年三季度),永辉超市的核心指标均处于行业中下游:
这些数据表明,永辉的竞争力已明显落后于盒马、大润发等头部企业,若不加快战略调整,营收下降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判断:永辉超市2025年三季度的营收下降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但短期(1-2年)仍将面临压力。
关键观察点:
若上述指标能逐步改善,永辉的营收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停止下滑,并在2027年实现小幅增长(预计增速为3-5%);若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营收可能持续下降至2028年,甚至面临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建议:关注公司2026年一季度的门店调整进展及线上业务数据,若出现积极信号,可考虑布局;若数据持续恶化,需警惕投资风险。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