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每月注射一次的GLP-1减肥药相比周制剂在依从性、成本效益及竞争壁垒上的优势,探讨其对全球减肥药市场格局的影响及投资价值。
全球减肥药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其中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凭借显著的减重效果(平均减重15%-20%)和心血管获益,已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全球GLP-1类减肥药市场规模约为580亿美元,占整体减肥药市场的75%以上;中国市场方面,2024年GLP-1类药物销售额约为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预计2030年将突破500亿元[0]。
现有GLP-1类减肥药以周制剂为主(如诺和诺德的Ozempic®(司美格鲁肽)、礼来的Trulicity®(度拉糖肽)),其核心痛点在于患者依从性:每周1次的注射频率虽较每日注射(如早期利拉鲁肽)显著改善,但仍有约30%-40%的患者因“忘记注射”“注射恐惧”或“生活节奏冲突”导致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这种未满足的需求,为每月1次的长效制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依从性是减肥药疗效的关键驱动因素。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23年的一项研究,每月1次注射的GLP-1制剂(如在研的诺和诺德Semaglutide 2.4mg Q4W)患者依从性较周制剂高25%-35%(依从率从周制剂的60%-70%提升至85%-90%)[2]。其原因在于:
尽管每月制剂的单次注射成本可能高于周制剂(如假设周制剂单次成本为150美元,每月制剂为400美元),但年治疗成本差异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依从性的提升降低了因治疗中断导致的“复胖”或“并发症治疗成本”。据礼来公司的模型预测,每月制剂可使患者因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年治疗成本降低15%-20%(约1200-1600美元/年)[5]。因此,从长期来看,每月制剂的**成本-效果比(CER)**更优。
每月制剂的研发需要解决长效化技术(如脂质体包裹、微球缓释)和剂量优化(如避免因单次剂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两大难题,技术门槛远高于周制剂。目前,仅有诺和诺德、礼来、阿斯利康等头部企业掌握相关技术:
这些技术壁垒使得小型企业难以进入,头部企业可通过每月制剂巩固市场份额,甚至形成“一代产品(周制剂)占现有市场,二代产品(每月制剂)抢增量市场”的格局。
诺和诺德、礼来等现有周制剂龙头企业,将通过推出每月制剂实现产品升级,而非与自身周制剂竞争。例如:
对于未拥有周制剂的企业(如辉瑞、默沙东),每月制剂可能成为其进入GLP-1减肥药市场的“突破口”。例如,辉瑞的PF-07081532 Q4W(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处于Ⅱ期临床,若能证明其疗效与诺和诺德、礼来的产品相当,可通过“每月注射”的差异化优势抢占10%-15%的市场份额(约58-87亿美元)[9]。
尽管每月制剂将成为市场主流,但周制剂仍将在下沉市场(如发展中国家、医保覆盖不足地区)保持竞争力。其原因在于:
每月注射的GLP-1减肥药相比周制剂的优势,本质是患者体验与长期价值的提升:
从财经角度看,每月制剂的投资价值在于: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如JAMA、企业财报、分析师预测),因工具限制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数据,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