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百利天恒在港股创新药企普遍折价背景下逆势溢价20%的原因,涵盖双抗ADC管线、发行策略及市场环境三大核心因素,揭示其长期价值壁垒与投资逻辑。
2023-2024年,港股创新药企上市呈现“普遍折价”特征。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港股上市的15家创新药企中,有11家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平均折价率约12%;其中,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企业折价率甚至高达20%以上。然而,2024年12月13日上市的百利天恒(02427.HK)却逆势走出溢价行情:发行价10.8港元/股,首日收盘价12.96港元/股,涨幅达20%;截至2025年11月,股价仍维持在14港元以上,较发行价溢价约30%。这种分化现象背后,是公司基本面、发行策略与市场预期的综合作用。
百利天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双抗+ADC”的组合型创新管线**,这是其区别于多数港股创新药企的关键。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1],其管线布局聚焦于肿瘤治疗领域,且均处于临床后期或商业化前夕:
这些管线的高创新性与临床价值,使得市场对百利天恒的“平台型创新药企”定位形成共识。券商研报[2]指出,其双抗ADC平台的技术壁垒较高,短期内难以被同行复制,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百利天恒的发行策略是其逆势溢价的重要推动因素:
2024年下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情绪修复。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Q4,港股创新药指数(HSHCI)上涨约15%,较Q3的下跌10%形成明显反转。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
百利天恒的上市时间(2024年12月)恰好处于板块情绪修复的窗口期,市场对创新药的风险偏好提升,使得其溢价行情得以延续。
尽管百利天恒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净利润约-5亿元人民币),但其财务结构较为健康。券商API数据[0]显示,公司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约20亿元人民币,足以覆盖未来3年的研发投入(每年约6亿元)。此外,公司的营收结构正在逐步优化:2024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达30%,较2023年的15%大幅提升,显示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百利天恒逆势溢价的核心逻辑在于**“差异化创新管线+强大的发行策略+市场环境修复”**的组合效应。其成功经验为港股创新药企提供了借鉴:只有具备长期价值的创新(而非“me-too”产品),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韧性。
展望未来,百利天恒的股价表现将取决于其管线的临床进展与商业化效果。若BL-B01D1能在2025年顺利完成III期临床并提交NDA,其市值有望突破150亿港元;若BL-M07D1能在2026年获批上市,其营收规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券商研报[2]预测,百利天恒2027年的净利润将达到5亿元人民币,对应PE约30倍,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与公司公开披露信息[1][2],其中[1]为百利天恒2024年年度报告,[2]为高盛2025年1月发布的《创新药行业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