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企业产品定价策略分析:成本、价值与竞争逻辑

本文深度解析液冷企业产品定价策略,涵盖成本结构、价值量化、竞争格局及场景化定价,结合英维克、佳力图等案例,揭示液冷技术在高算力与双碳背景下的定价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液冷企业产品定价策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球算力需求爆发(AI、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驱动)及“双碳”目标下的节能要求,液冷技术因更高散热效率、更低PUE(电源使用效率)、更优噪音控制等优势,成为数据中心、储能电站、新能源车等场景的核心温控解决方案。液冷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需平衡成本结构、价值创造、竞争格局及场景需求,形成“成本-价值-竞争”协同的定价逻辑。本文基于液冷行业趋势及典型企业(如英维克、佳力图等)的业务布局,从多维度分析其定价策略的核心框架。

二、成本结构驱动:定价的底层支撑

液冷产品的成本结构复杂,涵盖原材料、研发、生产、服务四大板块,直接决定了定价的下限。

1. 原材料成本:核心组件占比高

液冷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散热模块(如冷板、浸没式容器)、泵组(循环系统)、管道(导热介质传输)、智能控制器(温度监测与调节)。其中,散热模块(如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料或新型复合材料)及智能控制器(涉及传感器、芯片)的成本占比可达50%以上。例如,英维克(002837.SZ)的“全链条液冷及电子散热”产品,其冷板组件采用铝合金或铜合金,原材料成本占比约40%;佳力图(603912.SH)的一体化模块数据中心,泵组及管道系统成本占比约35%。

2. 研发投入:技术壁垒的核心成本

液冷技术的研发聚焦高效散热设计(如微通道冷板、沉浸式介质优化)、智能控制算法(如动态温度调节)、可靠性提升(如防泄漏技术)。传统温控企业(如英维克、佳力图)的研发投入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5%-8%),例如英维克2024年研发投入约2.1亿元,占比达7.2%,主要用于液冷系统的小型化、高效化设计;佳力图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占比约6.5%,聚焦PUE优化算法。

3. 生产与服务成本:规模化与定制化的平衡

液冷产品的生产需精密加工(如冷板的 CNC 加工),规模化生产可降低单位成本;但定制化需求(如不同场景的尺寸、功率适配)会增加生产复杂度。此外,服务成本(安装、运维、升级)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安装需专业团队,运维需实时监测,服务成本占比约15%-20%。

三、价值量化定价:溢价的核心逻辑

液冷产品的定价溢价,源于其为客户创造的可量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节能效益、运维成本降低、设备寿命延长三大维度。

1. 节能效益:PUE 降低的量化溢价

数据中心是液冷的核心应用场景,其PUE(总能耗/IT设备能耗)每降低0.1,意味着每兆瓦IT负载每年节省约100-150万元电费(按工业电价0.6元/度计算)。液冷系统的PUE可低至1.1-1.2(传统风冷约1.3-1.5),因此企业可将这部分节能效益量化为定价溢价。例如,英维克的“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定价较传统风冷高30%-50%,其核心依据是“每兆瓦负载年节能约120万元”的量化价值;佳力图的“智慧DC”产品,通过PUE优化算法将节能效益转化为定价的关键支撑。

2. 运维成本降低:减少停机与维护的价值

液冷系统的可靠性高于风冷(无风扇磨损、灰尘积累等问题),可降低设备停机率(数据中心停机每小时损失可达数百万元)。例如,浸没式液冷系统的维护频率较风冷低50%,企业可将“每年减少2次停机”的价值量化为定价的一部分。

3. 设备寿命延长:高算力场景的刚需

AI服务器、高算力芯片的功率密度可达300W/㎡以上,传统风冷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可有效降低芯片温度(如从80℃降至50℃),延长设备寿命约30%。对于高价值的IT设备(如AI服务器单价超百万元),设备寿命延长的价值可支撑液冷系统的高定价。

四、竞争格局适配:差异化定价的策略选择

液冷市场处于成长期,竞争主体包括三类:

  1. 传统温控企业(如英维克、佳力图):凭借技术积累(如英维克的“全链条液冷”)及客户资源(如电信、互联网企业),定价以价值导向为主,溢价率较高(30%-50%);
  2. IT设备厂商(如华为、戴尔):通过“设备+液冷”一体化解决方案,定价以场景绑定为主,例如华为的“Atlas 900 AI服务器+液冷系统”,定价较单独购买高20%-30%;
  3. 新兴液冷企业(如曙光数创):通过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例如其浸没式液冷系统定价较传统企业低10%-20%,但技术成熟度仍待提升。

传统企业的定价策略更注重技术溢价,而新兴企业则通过成本控制争夺中低端市场,形成“高端-中端-低端”的价格分层。

五、产品差异化与场景化:定价的精准化逻辑

液冷产品的类型差异(浸没式、冷板式、喷淋式)及场景差异(数据中心、储能、新能源车),决定了定价的精准化策略。

1. 产品类型差异化定价

  • 浸没式液冷:技术难度最高(需解决介质兼容性、泄漏问题),适用于高算力场景(如AI服务器),定价最高(较冷板式高20%-30%);
  • 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适用于中算力场景(如普通服务器),定价适中(较风冷高30%-40%);
  • 喷淋式液冷:适用于户外场景(如5G基站),定价较低(较风冷高15%-25%)。

例如,英维克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定价约为同配置风冷服务器的1.5倍,而“冷板式液冷机柜”定价约为1.3倍。

2. 场景化定制定价

  • 数据中心:需求集中于高可靠性、低PUE,定价以价值量化为主,例如佳力图的“一站式精密空气环境方案”,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兆瓦级)和PUE要求(如1.15)定制定价;
  • 储能电站:需求集中于电池温控(防止热失控),定价以成本+风险溢价为主,例如英维克的“储能温控液冷系统”,定价较传统风冷高25%-35%,核心依据是“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的价值;
  • 新能源车:需求集中于电池散热(延长续航),定价以性价比为主,例如英维克的“新能源车用液冷空调”,定价较传统空调高10%-20%,但通过节能(降低续航损耗)提升竞争力。

六、结论:液冷企业定价的核心逻辑

液冷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本质是**“成本支撑+价值溢价+竞争适配+场景精准”**的综合体系:

  • 成本是基础:原材料、研发、生产及服务成本决定了定价的下限;
  • 价值是核心:节能、运维成本降低、设备寿命延长等可量化价值,支撑了定价的溢价;
  • 竞争是调整:根据竞争格局(传统企业 vs 新兴企业)选择价值导向或性价比策略;
  • 场景是精准:根据产品类型(浸没式 vs 冷板式)及应用场景(数据中心 vs 储能),实现差异化定价。

随着液冷市场的规模化普及(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CAGR约25%),企业的定价策略将更注重价值量化能力(如PUE优化的可验证性)及场景定制能力(如不同行业的需求适配),以维持竞争优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